“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村里的发展,一刻也不能耽误。”这是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八井村党支部书记戴继超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17年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工作,到2021年担任八井村党支部书记,戴继超始终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八井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绿美乡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暖心工程:从早餐券到“光明路”的民生温度
“一张券可以换一碗热豆腐脑,也可以吃一根油条。”7月14日早晨,八井村“爱心早餐点”飘出阵阵香气。80岁的村民张大爷拿着村里发放的早餐券,乐呵呵地享用热气腾腾的早餐。“孩子们在外打工,以前早上就随便对付一口,现在村里管早饭吃得舒坦!”张大爷说。
这样的温暖场景源于戴继超作为党员的为民情怀。“村里留守老人多,有的腿脚不便,吃饭常常凑合。党员不带头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还谈什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戴继超说。2024年,在他的推动下,八井村设立“爱心早餐点”,为80岁以上老人和五保户发放早餐券,让老人们免费享用早餐,暖胃又暖心。
这份温暖,从舌尖延伸到脚下。走在八井村平整的村道上,村民王女士指着脚下的路感慨:“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是戴继超跑前跑后,硬是把‘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
为汇聚更多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增强群众幸福感,近年来,戴继超多方奔走争取上级支持,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八井村已铺设硬化道路6300米,安装照明路灯193盏,实现全村道路硬化、照明全覆盖。
“民生实事就是要办到群众心坎上。”戴继超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暖心早餐到平坦村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彰显了一名优秀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田畴新篇:从零散田块到连片沃野的转型之路
骄阳似火,炙烤着八井村的田野。戴继超蹲在新改造的水田边,仔细查看水稻秧苗的长势。“3个月前,这里还是种玉米的旱地,现在你看,水稻长得多好啊!”戴继超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是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和“旱改水”工程的成果。
2024年4月,湖滨新区选定八井村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在农户原有承包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田块重新分配,这让很多农户顾虑重重。戴继超第一时间组织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平稳流转土地400余亩。“愿意种地的,我们把他们多块地整合成一块,基本上实现‘一户一块田’。不愿意种地的,村集体合作社接过来种。”戴继超介绍,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八井村每年经营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30余万元。
2025年,依托“小田变大田”改革成果,戴继超又带领村民实施“旱改水”工程,修渠引水,建造泵站,让贫瘠旱田成为肥沃水田。如今,新建的4座泵站和1200米长的高标准水渠,让近400亩“望天田”重焕生机。村民魏延菊说:“之前种玉米,一亩地大概能收500公斤。改成水田种水稻后,一亩地能收600公斤到700公斤,算下来一亩地能增加500元收入。”
戴继超还多方奔走,与宿迁市亲耕田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优质稻种,与宿迁市宿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画卷。
美丽蝶变:从志愿服务到自觉行动的文明实践
7月14日清晨,八井村党员活动室里格外热闹。戴继超早早地就来到村部,清点工具,准备带领村民开展美化村庄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要形成长效机制。”戴继超说,八井村将每周一定为“美化村庄环境志愿服务日”,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志愿者一起,对村居环境进行集中清理。无论是清扫道路、修剪绿植,还是维修公共设施,戴继超总是冲在最前。村民李女士说:“看到戴书记这么认真,我们也不好意思偷懒。”
在戴继超的带动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八井村处处可见整洁的道路、整齐的菜园和盛开的鲜花。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菜园都装上了统一的围栏,种上了果树和花草,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从田间地头到村头巷尾,从民生小事到发展大计,戴继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八井村实现了从“环境美”到“产业兴”,从“生活富”到“精神足”的华丽蜕变。如今的八井村,连片的水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整洁的村庄展现着文明风尚,群众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张校铭 卜文科 杨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