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闲置“包袱”变致富“引擎”
2025-08-25 16: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村产业如何转型?闲置资源怎么利用?剩余劳动力如何就业?为找到突破口,海南省五指山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构建“党建链+资源链+产业链”村集体经济循环发展模式,推动“撂荒坡地”蜕变为“生态农场”,“废弃校舍”转型为“酸奶工坊”,“闲置空地”变身为“网红咖啡厅”……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这些曾经被视为“包袱”的闲置资源,正蝶变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致富引擎”。

  支部领办,撂荒地里结出“金南瓜”

  毛阳镇什稿村香芋南瓜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先期播种的香芋南瓜长势喜人。

  为进一步推动强村富民,毛阳镇什稿村党支部主动创新,探索建立“支部领办+党员示范+生态种植”模式,盘活84亩撂荒坡地,因地制宜种植特色作物,打造成远近闻名的香芋南瓜特色种植示范基地,确立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我是这个村的村民,在这里主要是除草、种瓜、收瓜,工资一般120元一天,忙的时候就160元一天,非常感谢村委会。”瓜农王阿姨高兴地说。项目落地后,毛阳镇什稿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吸纳3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为打通香芋南瓜销售渠道,提高集体收益的稳定性,村党支部积极与镇政府和收购商磋商,通过“企业订购+干群认购+政府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南瓜销路畅通。据统计,什稿村香芋南瓜种植基地单季产值就达10万余元,有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村企合办,旧校舍中产出“优质奶”

  在通什镇牙日村,有一家拉丝酸酪乳工厂,这里是海南雨果乳制品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穿着干净整洁的无尘服,井然有序地开展各环节生产工作。

  2023年,通什中心学校牙日教学点撤并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村党支部秉持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党组织铺路搭桥、村集体盘活资源、头部企业注入动能,在牙日教学点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酸奶生产车间、引进酸奶生产设备,联合市农投公司打造五指山特色酸奶研发基地,有效盘活闲置资产。

  大叶茶、斑斓叶、野菜……一系列五指山特色农产品与拉丝酸酪乳有机融合,充分展示热带雨林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优势与文化内涵。“第一次看到这么有特色的乳制品,尝起来完全没有违和感,我家孩子特别爱吃。”一位来五指山旅居的游客说。

  据悉,该基地投产以来,单日产值最高可达3万元,吸纳6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村集体累计获得租金分红7万余元,形成村、企、民三赢局面。

  党员创办,闲置地上建起“网红店”

  “家人们,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宝藏咖啡馆,太出片了……”在五指山红峡谷漂流区终点站,一家名为“苗魅”的咖啡店开在南水公路旁,群山环绕、依山傍水,咖啡色的小木屋展示着神秘苗寨的独特魅力。

  苗魅咖啡是南圣镇牙南村党支部自主运营的“村咖”品牌。2024年,在村党支部书记邓启政的推动下,牙南村利用公路旁面积仅有0.4亩的闲置空地打造而成,因极具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口感香醇的咖啡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打卡。

  “我们村周围就是红峡谷漂流景区,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玩,我就想着学习别的地方的经验,建了这个咖啡馆,也能带动我们村民致富。”邓启政说。店里的4名咖啡师及店员都是本村村民,在接受咖啡技能培训班后上岗。

  手持咖啡望着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沉浸式体验田园牧歌带来的惬意与诗意,把乡村美学发挥到极致。据悉,自开业以来,苗魅咖啡累计营收已接近30万元,成为了乡村文旅增收致富的“流量密码”。

  通讯员 郏家晨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