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洪涝与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风雨里、洪水中,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以守护群众安危为己任,迎着风雨坚定逆行,用顽强的担当筑起冲不垮的“防洪堤”,在防汛抗洪一线锤炼党性、践行入党誓言。
危难之际,他们舍生忘死
和平年代,也有生死考验。
8月13日下午,一个令人沉痛的消息再次牵动了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民的心:在洪水中失联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春燕的遗体被找到。7月26日晚,琉璃庙镇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为转移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尹春燕与丈夫蔡永章毅然冲进漆黑的雨夜。全村300多名村民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尹春燕夫妻却再也没有回来。
风雨之中显担当,危难时刻见本色。连日强降雨让琉璃庙镇安洲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海春忙得连轴转。7月26日晚,安洲坝村河道水位突然猛涨,洪水迅速涌入村内街道,瞬间没过脚踝。张海春第一时间前往防汛一线,却再也没有回来。同一晚,同一镇,极端强降雨导致白河北村前的白河水位暴涨,洪水即将漫过白河北大桥、冲击护村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辉在前往防汛前线途中不幸失联。
灾情就是命令。在今年汛期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流汗流血,义无反顾。他们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千千万万。
入夏以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万福村遭遇50年一遇的强降雨,村内主要河流水位猛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7月9日清晨,村党支部书记江长意将被洪水围困的一家3口安全转移后,自己的汽车被洪水冲走,人也被接连而来的洪峰卷出百余米,所幸抓住河道边大树才得以脱险。尽管嗓子喊哑、脚被磨破、腿部受伤感染,他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由于他提前准确预判、及时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他说:“大家都很拼命。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平实的话语,彰显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优良品质。
7月20日晚,吉林省集安市暴雨如注,部分河段堤坝岌岌可危。花甸镇东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秀峰在抢险时不慎滑入湍急的河水,虽然双手紧紧攥住树干,但膝盖处的雨裤被尖锐的石块划破,鲜血瞬间染红了裤腿,最终在群众的奋力拉拽下才得以脱险。21日凌晨3点,张秀峰忍着剧痛,深一脚浅一脚沿着泥泞山路,赶往地处偏远、仍处于失联状态的六组。“两公里的山路感觉格外漫长,但一想到六组情况还不清楚,我就有了走下去的动力,不觉得疼和累了。”最终,张秀峰成功转移危险地带58户133名村民,实现“危险区域不落一人”。事后检查发现,他的膝盖处竟有碎骨,伤势严重。
风雨之中,他们不落下一个人
7月3日清晨,河南省嵩县白河镇党委副书记钱金国背着两箱方便面,在泥泞山路中跋涉8小时、步行30余公里,终于抵达因暴雨导致通信中断和道路阻断的五马寺村。刚进村,就有村民焦急反映,村里有个患有尿毒症的孩子急需送医院救治。钱金国当即向镇党委报告紧急情况,当晚调来3台挖掘机。顾不上连日疲劳,他组织党员干部和抢险队伍顶着山体滑坡的风险,争分夺秒抢修道路。第二天凌晨,救援通道终于打通,孩子顺利转运到医院救治。
转移受灾群众,就是与时间赛跑。7月22日凌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富家庄村80多岁老人商为海被困家中,屋内积水已漫至腰间。就在他绝望之际,一束灯光穿透雨幕——村党支部书记李富胜推开房门,背起他就往外冲。刚跨出大门,房屋便在暴雨中坍塌。同一夜,村民朱庆武夫妇家积水齐胸,腿脚不便的两人艰难爬上墙头等待救援。李富胜翻越围墙时被划伤手臂,他浑然不顾,将老两口逐一背至安全地带。面对朱庆武的劝阻,他匆匆丢下一句“还有好几户需要转移”,又消失在雨夜中。
责任面前,他们没有犹豫,行动是唯一选择。7月26日,持续一天的降雨让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武当社区党委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吕永平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接到强暴雨预警后,他抓起雨衣就冲往地势低洼的西山网格,带领党员干部用三个小时在低路段筑起一道坚固的沙袋墙。27日,暴雨持续,吕永平组织居民转移时,发现一位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被困在家中,毫不犹豫地背起老人撤离。
灾害发生在哪里,哪里就有挺身而出的党员干部。8月7日晚间,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短时间内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道路冲毁,通信瘫痪。上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带领党员干部仅用20分钟,就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55户群众及临河临沟的5个社135户564人全部转移。在转移最后两户群众时,洪水夹杂着泥沙已经淹没了院落,陈万凯没有丝毫犹豫,冒着齐腰深的洪水冲进了院子。出门时发现已经无法从大门撤离,危急关头,他抡起一截木头砸向院墙,最终破开院墙成功解救4名被困群众。
受灾之后,他们冲在重建最前沿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让每一个受灾群众吃饱穿暖——刚刚经历救援战斗的基层党员干部,又转身投入重建家园的忙碌中。
7月底,天津市蓟州区遭受50年一遇特大山洪。7月30日洪水退去后,下营镇下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卫平立即投身灾后恢复工作。“重建家园不仅是物质上的恢复,更是对村民心灵的抚慰。”面对泃河沿线民房进水受淹,房屋、桥梁受损,电力、网络中断等困境,张卫平深感责任重大。他带领村民们清理淤泥垃圾,分发物资药品,逐户统计农作物和房屋受损情况,保障群众生活、助力生产恢复。
谁家墙塌了,谁家进水了,张卫平一一确认。刚看完一户受损房,又接到一户村民车辆受损的求助;这边刚处理完,那边电话又响起……中午正要吃饭,又接到返村车辆堵住通村大路、救援车辆无法通行的报告,他顾不上吃饭,马上联系交警协助,并组织党员干部前往疏导,短时间内确保交通顺畅。这一天12个小时里,张卫平足足接了176个电话。由于喊话太多嗓子沙哑,张卫平已说不清楚话,就利用手机打字与各方联系对接。从淤泥清理到垃圾转运,从安抚村民情绪到协调各方解决问题,每天都要发送几百条消息。
“感谢组织,感谢你们!”8月9日,64岁的陈自山老人在安置点拉着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党支部书记王黎显的手泣不成声,“要不是你们,我小孙子怕是要被洪水冲走了,要是那样,老汉我也就活不成了。”此时,王黎显已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他顾不上换下沾满淤泥的裤子,还在挨个询问群众需求,统计全村受灾情况。在旧庄沟村村委会里,一面写着“党员先锋队”的红旗格外醒目。党支部组织8名党员和群众帮助受灾严重的群众清理院落和村道上的淤泥、杂物。短短两天时间,旧庄沟村已发放救灾物资1.3吨,修复受损道路11公里,组织140余名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老党员王建庭感慨:“天灾不可怕,只要跟党走,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本报记者 林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