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月的骄阳洒向新疆喀什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绿意葱茏,道路两旁房屋整齐排列。面粉加工车间里,机器运转不息,工人穿梭忙碌……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活力与希望。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村工作队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提升村干部能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工作队发挥“能人引领”作用,将7名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在村企业务工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培养,3名村级后备力量先后成长为村干部。同时,工作队建立多项工作制度,推行党员干部“一对一”“一对多”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明确思想疏导、代办事务、调解矛盾、帮难解困等5项职责,架起党群连心桥。
图尔荪古丽·图尔迪大学毕业返乡后,工作队看准她能力强、学历高的优势,便将她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图尔荪古丽·图尔迪好学上进,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村党支部研究,党员大会表决,2021年8月她被发展为预备党员,2022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我们的村干部现在都很年轻,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23岁,他们都是我们村‘两委’班子中坚力量。”村党支部书记王传雨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工作队利用村里部分村民有石磨面粉加工的手艺,争取广东援疆青年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资金80万元,新建470平方米的现代化石磨面粉厂,引进平磨机、杂粮机、制碜机等先进流水生产加工设备;引导致富带头人阿迪力江·素皮成立疏附县麦豆先生农副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工作队+合作社+网络销售”的模式,年生产各类面粉500余吨,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2万元。
工作队还帮助合作社注册“盖孜姑娘”商标,申请获批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生产小麦粉、黄玉米糁、豆粉等系列产品。并通过线上销售模式,借力乡村网红博主古丽坚乃提,在淘宝、抖音、新农商城等线上带货销售,合作社去年收入达180余万元,带动9名村民在合作社就业,人均月收入3200元以上。
“我家10亩小麦全部卖给合作社,收入1万多元;农闲时在合作社里务工,一年下来收入4万多元,生活得很幸福。”村民如则·艾麦提喜上眉梢。
一业兴、百业旺。随着石磨面粉加工厂的稳步发展,工作队又将目光投向了村里3000多平方米的杨树林,积极探索林下养殖新模式。争取后盾单位支持46万元,新建6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通过订单养殖方式,引进天露黑鸡8000只,鸡舍由村委会统一管理,聘用4名村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队还邀请养殖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为村民传授养殖技巧和疫病防治知识,提高科学养殖技术。同时,工作队积极跑市场,与喀什、克州、乌鲁木齐等地建立销售网络,订单量保持稳定,纯收入达13万元。
在黑鸡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村“两委”和工作队筹集资金80万元购置小麦收割机、青贮收割机、草料打包机等,成立疏附县金穗惠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由工作队统一管理、统一作业调度、统一服务标准。2024年,合作社盈利8万元。
目前,村里已相继建起了养殖厂、颗粒饲料厂、干坚果厂。石磨面粉厂生产的麸皮成为颗粒饲料厂的原料,颗粒饲料厂生产的饲料用于黑鸡养殖,黑鸡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用于黑花生等农作物的种植……一套绿色循环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村集体“家底”厚了,村民“腰包”鼓了,乡村振兴动力更足了。村“两委”和工作队又盘算着另辟致富路,本村土壤富含硒元素,适合种植富硒黑花生。工作队投入资金1万余元购置种子,带领村干部赴外地学习花生种植技术,去年试种的12亩黑花生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200公斤,产值4万元。
现在,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特色产业齐头并进,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18年的3.3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00万元,村民2024年人均收入达1.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村民走稳走实增收致富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胡新龙信心满满地说。
钟燕矫
发展湖羊养殖。 ( 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村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