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白云人家”
2025-08-19 17: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汤鑫珂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去年年底,我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白云村,任村党委书记助理。当时,寒风中顽强生长的连片麦田,晨光里集中居住区红墙黛瓦的鲜亮色泽,散居院落的炊烟与鸡犬声相和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半年来,我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真心倾听乡亲心声,在解决一件件民生小事中,深深融入这方“白云人家”。

  “白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我对白云村的第一印象便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初到白云,最难跨越的是语言关。村民们的方言像一道无形的墙,让我这个外乡人感到茫然。为尽快融入,我主动向村两委请教,跟着村干部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一字一句地学习当地方言。渐渐地,我能听懂“桌(竹)子”“XX伯儿”“吃油大”这些方言词汇,也开始用蹩脚的本地话与老人们打招呼、“摆龙门阵”。春节前夕,我和村民们一起准备年货,帮着贴春联、包饺子,那份热气腾腾的年味让我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驻村工作鲜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小事”。夏收时节,我和村干部顶着烈日巡查秸秆禁烧。那天,发现因村民乱丢烟头引发火情,顾不得烫手,我们折下树枝就冲上前扑打,最终配合洒水车合力控制住火势。事后才发现手掌磨出了水泡,头发也被燎焦了几缕。村书记拍拍我的肩:“小伙子不错,能吃苦。”我龇牙咧嘴地笑,心里却莫名踏实。最难忘的是帮孙大姐家处理那棵威胁到邻居冯大娘家房子的危树。我们请来专业伐木工人,精心设计方案,最终安全排除了隐患。

  乡村要发展,既要解近忧,更要谋远略。走访中我发现,路边卖菜的老人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寻找精神寄托。于是我们规划专门的“露天菜市”,既保障交通安全,又留住这份乡愁。在帮扶留守儿童小航时,我每周抽时间为他辅导功课,看着他眼中的光芒重新点亮。有天他突然问我:“老师,我能考上大学吗?”我摸摸他的头:“先把字写端正,咱们一步一步来。”如今,白云村正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散居院落的改造如火如荼,休闲惬意的现代田园风光初见雏形。每当走在村道上,听到村民们亲切地喊我“小汤”,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融入这片土地。

  半年时光,麦苗从青到黄,稻秧插下,转眼已没膝。我从一个局促的“外来户”,慢慢成了白云村的“自己人”。这里的日子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泥土、炊烟和人情冷暖的真实触感。

  汤鑫珂悬挂有限空间警示牌。(白云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