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一线,党旗高高飘扬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汛抗洪发挥"两个作用"
2025-08-15 08:5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6月29日,党员志愿者在贵州省榕江县城清洗校园地面。

  7月28日,武警北京总队官兵徒步10余公里前往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运送物资。

  7月28日,志愿者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初级中学安置点搬运物资。

  8月10日,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临时安置点,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右)和马莲滩村受灾群众交流。

  这是8月10日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拍摄的山洪灾害现场(无人机照片)。

  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遭遇罕见强降雨,暴雨、狂风、洪水、泥石流……洪涝和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两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总书记的指示关怀,是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防汛救灾的根本遵循和精神动力。党中央统筹部署,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咆哮的洪水之中、在崩塌的山体面前,全面打响一场守护生命、捍卫家园的抗洪抢险攻坚战。

  防汛一线,总有鲜艳党旗高高飘扬;抢险现场,总有党员徽章闪闪发光。一个个挺立的战斗堡垒、一个个冲在前的先锋模范,汇聚成万众一心的防汛长城。

  7月下旬,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防汛抢险,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大局。

  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月7日,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当务之急要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尽快恢复通讯和交通。针对近期极端天气多发等情况,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加强风险预报预警,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应急值班值守,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安全两字,重逾千钧。全国上下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分夺秒应对汛情变化,将“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国家防总密集调度,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星夜驰援;中央组织部接连两次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7月29日一次性拨付1.4亿元给京、冀、吉、鲁等9省区市,8月9日再拨3200万元支援甘肃、广西防汛救灾。资金直达基层,用于慰问一线党员干部群众、帮助受灾困难群众、修缮受损党员教育设施。7月29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从中央到地方,从应急指挥部到村口渡口,五级书记共抓防汛,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救灾体系高速高效运转。在“七下八上”的关键节点,这条政治责任链条的每一环节都压实责任,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身在一线的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更是视灾情为命令,守土尽责、冲锋在前,全力筑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

  “有党组织在,就有了主心骨”

  狂风肆虐、山洪汹涌、山崩坡塌……自然灾害面前,人显得特别渺小,但艰险的地方,危难的时刻,总有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总有挺身而出的主心骨!高高飘扬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党旗,就是群众心中的定海神针。

  入汛后的齐鲁大地,先后经历5轮大范围强降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灾情就是命令。济南市钢城区、新泰市组织党员开展“敲门行动”1.9万次,提前转移避险1200多人。淄博市博山区476名包村干部和118名驻村第一书记就地转为应急队员,与村社“两委”并肩奋战在疏散群众、抢险救灾的最前沿。

  风雨如磐,堡垒愈坚。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袭来,江西省崇义县暴雨围城,各基层党组织迅速响应,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在横水镇,镇党委班子率队冲锋,组织乡村干部、志愿者火速集结,引导群众撤离。在铅厂镇,泥沙淤积,严重堵塞道路,镇村组织党员干部挥舞铁锹抢通道路。在扬眉镇,“平急转换”机制瞬间激活,90多名镇村干部开展“拉网式”排查,织密安全防护网。

  安全高于一切。各地基层党组织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昼夜值班值守,一遍遍反复排查,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一次又一次“挽狂澜于既倒”。

  “快叫醒工棚里的工人和下面3户村民,马上撤!”6月20日凌晨3点,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茶园村党支部书记韩玉龙冒雨巡查,发现木林子隧道出口附近的山体出现了裂缝,立刻拨通村干部电话,嘶吼着发出转移指令。隧道工地上15名工人和7名村民被紧急疏散到临时安置点。5分钟后,一声沉闷的巨响刺破漆黑的山谷,工地两间工棚被瞬间吞噬,300多米村道也被拦腰斩断。1个小时内,山体连续3次大规模崩塌。好在22个人全部安全,村干部们庆幸中感到后怕。

  “不好,要滑坡!”8月4日上午,在广东省惠东县平山街道百丘田社区,村干部们在百爵山后山巡查时,发现地面出现两个塌陷洞口,他们即刻上报险情,并转移了10人。当天下午,百爵山后山突发大面积滑坡。百丘田社区党委书记陈捷文心有余悸地说,幸亏群众转移及时。

  生命重于泰山。快一步,就可能多救一个人!各地基层党组织从洪水中抢救生命,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

  7月25日凌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尉都乡孝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晓春带领5名村干部冒雨巡查。凌晨4点,台坛大桥已被汹涌的洪水吞没,河北岸13户村民的家园成了孤岛,多人被洪水围困。“救人要紧!”郭晓春迅速调来铲车展开营救。来到刘进和家时,两口子站在三轮车上艰难支撑,洪水已没到胸口。大门因水压太大无法打开,郭晓春让刘进和夫妻爬上屋顶,指挥铲车把铲斗升到屋顶救下两人。一夜鏖战,在黑暗和激流中被困的47名村民全部被救出。

  群众的财产能保尽保。7月9日,南广河洪水席卷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沐滩镇共腾村,共腾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德渠、驻村工作队队员李跃培在巡查时发现村民老胡夫妻在过膝的洪水中搬运屋里的玉米和化肥。把老胡夫妻带到安全地方后,他俩跳进泥水中,一袋一袋抢运农资。“行了,行了。”担心他们安全的老人连声喊他俩赶紧撤出来。

  狂风暴雨中,老百姓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干部、找党组织。“有党组织在,就有了主心骨。”这是各地受灾群众的共同心声。

  台风“蝴蝶”6月13日深夜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登陆。6月14日凌晨,疾风骤雨中一通急促的求助电话打到了东方市120指挥中心:“板桥镇中沙村一名孕妇羊水破了急需送医。”然而倒伏的树木堵住了救护车的必经之路。关键时刻,板桥镇台风应急分队顶风冒雨冲向受阻路段,争分夺秒清障开路。与此同时,村干部开车接上临盆的准妈妈,向着救护车被堵的地点开去,这场生命的接力以产房里一声响亮的啼哭划上了句号。

  台风“丹娜丝”导致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山区水位暴涨,7月10日上午,西兰乡后路村党支部书记李亮接到紧急求助,村民赵兴锦失踪了。他立即带人搜寻,终于在50米深的陡坡下找到受伤的赵兴锦。救援人员在湿滑的陡坡上将芦苇杂草砍断,辟出一条救命通道,协力将赵兴锦用担架抬上来,又走过一公里的泥泞与乱石,花了2个小时才将赵兴锦送上救护车。

  在这场与风雨洪水的搏斗中,各地基层党组织挺身而出、坚如磐石,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狂风吹不倒、洪水冲不垮的坚强屏障。

  “我是党员,我先上”

  狂风暴雨里,冲在最前、站在最险处的是共产党员;惊涛骇浪中,托起希望、点燃信心的还是共产党员。基层党员干部的身影,总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身旁。

  “党员干部跟我来!”8月7日,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乡南北关村遭遇暴雨。当晚10时,村党支部书记陈光红看到窗外越来越大的雨势,立即赶回村部,召集村干部,带着铜锣和手电,挨家挨户组织转移。凌晨1时,山洪如猛兽般冲破河堤,瞬间淹没低洼地带,浑浊的浪头没过院墙1米多。年迈村民赵成骐被困家中,陈光红背着老人在洪水中几经沉浮,硬是用双臂将老人托出险境。党员干部们先后将21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全村无一人遇难。

  “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声呐喊,激荡人心。7月28日,天津蓟州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洪水袭来,下营镇黄崖关村党支部书记史贺东和党员干部们挨家排查,转移村民。一夜无眠,大家喊哑了嗓子,换来了800多名村民全部平安。

  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秀峰,暴雨中加固堤坝时滑入湍急的河水,被石头划破了膝盖,简单包扎后就又一瘸一拐地冲进雨夜抢险。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弄竹村党支部书记黄武妹顾不得自家被淹,全力配合消防队员用冲锋舟转移群众……这些基层党员干部平时都是亲切温和的“邻家大哥”“邻家小妹”,紧急时刻就在“沧海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防汛救灾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党性大考。大战大考中,广大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架起了密切党组织和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桥梁。

  8月4日凌晨,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星都文昌社区湖厝园村一处涵洞被树枝杂草死死堵住,暴雨中水位快速上涨,逐渐逼近民房窗台。“我来!”社区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沈泽茂系根安全绳就一头扎进激流奋力疏通涵洞,“我是党员,也是老兵,这时候不上,等啥?”

  危难之际,有的身影永远定格在风雨之中。7月26日23时,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值班的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放心不下房子紧邻河道的两位残疾老人。她和丈夫、来村委会帮忙的党员蔡永章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水向老人的家走去。两位老人最终获救,但尹春燕夫妇被洪水冲走了。8月5日,在河道下游300米处发现了蔡永章遗体。8月13日,在琉璃庙镇白河北村白河湾附近发现尹春燕遗体。那个夜晚,尹春燕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三亩地村一位坐轮椅的老人转移到村委会去,如果转移不了,就在附近找个安全的地方安置”。村民哭着说:“尹书记是个好人。”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的时候,党员纷纷挺身而出,不管是在班还是休息,也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他们用一次次的“出发”“再出发”,兑现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

  7月27日晚7点,正在家中休息的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武装部部长、共产党员彭旭,在手机上看到区里发布山洪三级预警,立刻冒雨加入抢险队伍,连夜通知村民转移。有老人行动不便,他就俯身背起;有儿童受惊哭闹,他就轻声安抚……最终,小平安村1200多名被困群众和游客被平安转移到安全区域。

  深夜里嘶哑的呼喊,泥泞中坚定的脚步,洪水中坚实的臂膀,都在诉说同一个誓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千千万万普通党员无惧风雨、无愧初心,他们的行动,早已刻进了群众心里。

  “党群同心,没有跨不过的坎”

  一面旗帜凝聚一方力量,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在洪水与暴雨面前,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万千群众积极响应,合力与时间赛跑,与洪灾对抗,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上下一致、党群同心的伟大力量。

  面对自然灾害,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的力量能够把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

  7月7日,福建省柘荣县黄柏乡太子参种植基地,农户与党员先锋队成员忙碌在田间地头,全力开展抢收工作。面对台风“丹娜丝”即将带来的强降雨威胁,黄柏乡十几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太子参采挖、装运、清洗,协助抢收太子参约600公斤,最大程度降低了损失。

  7月26日,河北省隆化县湾沟门乡大坝沟村山洪暴发,道路阻绝,断水断电,手机没了信号,大坝沟村成了洪水中的孤岛。28日凌晨3点,孕妇张鸿艳临产,情况危急。共产党员光红火速赶去,迅速组织10名村民组成“生命接力”救援队。被暴雨山洪破坏的盘山公路,汽车无法通行,村民四人一组轮流用担架抬着孕妇摸黑翻山越岭,终于抵达凤山镇上官营村。张鸿艳被安全送上等候在此的丰宁县医院救护车。20公里路,4个小时,生死竞速,母女平安。

  围绕在党组织周围的各种力量,动员起来后,就是危急时刻、紧要关头深入社会肌理的应急生力军。“党群同心,没有跨不过的坎”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

  7月底,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水上救援协会接到黄岩区应急管理局通知后,迅速组织力量奔赴长潭水库泄洪水域,全程值守开展安全保障工作。与此同时,协会走进黄岩区总工会,为外卖骑手定制防溺水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帮助骑手掌握应急处置本领。

  落实中央组织部指示要求,各地积极动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就近就便参与防汛抢险救灾。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穿梭于城乡“毛细血管”,在防汛救灾工作中,他们是灵活的“别动队”,是有情有义的“陌生人”。

  “哪条路容易积水、哪户居民需要多留意,我们心里都有数。”在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309社区,骑手张朔接到一位老人买降压药的订单。当时路面已积水40厘米,他蹚水1.2公里送药到家,发现老人需要吃流食,破壁机却坏了,下午他又买了个破壁机给老人送去。“小哥”们在社区党组织的号召下,化身防汛的移动探头,协助排查险情。“我的电动车就是临时120。”暴雨中,海淀区外卖员张伟一天跑了平时3倍里程,帮20户老人送货上门,包含糖尿病患者急需的胰岛素等药品。甘肃榆中受灾后,当地几位00后外卖“小哥”,听闻山上老乡家里断水,便买了10箱水,踏着坑洼泥泞的村道给乡亲们送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这一传统美德更加发扬光大,全国“一盘棋”,一个声音喊到底,凝聚成跨越山海的不绝能量。

  6月,贵州省榕江县遭遇特大洪灾袭击,全国多地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洪水过后救援力量立即投入清淤除障工作,不少在榕江看球旅游的外地人也留下来一连干了十几天的志愿者。那段时间,常有一些画面让人感受到各地“一家亲”的真情:阿里木江·哈力克买来十来头牛给受灾群众和志愿者做菜做饭,赵占胜从洛阳带来了6000份烩面……榕江群众也在各村党组织的号召下,将自家的大米和蔬菜背到村委会。那些日子,设在各村委会的“大食堂”每天要做约2万份盒饭,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帮厨的一位村党支部书记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心声:“我们要让受灾群众吃上一口热饭,感受社会温暖,增强重建家园的信心。”

  救灾抢险、灾后重建的一个个现场,就是观察中国基层社会的一个个窗口,从中可以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也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响鼓仍重锤,慎终须如始。此时此刻,防汛形势不容丝毫懈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各部门各地的科学调度、落细落实,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两个作用”,就一定能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最终胜利。

  本报记者 马燕 刘凤双 尹丹丹 周妍 周晶 姜嘉琪

  许露露 俞玺勍 车婧 朱秀霞 倪怀成 林华维 周静文

  通讯员 莫晓雪 黄山 韩青冶 黄透渊 刘文龙 贾伟光

  实习生 董祎伊 魏昕瑜 统稿 周静文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