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突袭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汹涌的山洪裹挟着巨石从山巅倾泻而下,平日里潺潺流淌的河道瞬间变成数十米宽的巨龙咆哮着来到了村庄近前。在这场生死大考中,旧庄沟村党支部党员用血肉之躯筑起冲不垮的红色堤坝,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党员跟我来”,吹响转移集结号
“全体党员立即到村委会集合!”7日17时许,接到暴雨红色预警的党支部书记王黎显在工作群发出紧急通知。此时,天空如墨,暴雨如注。驻村第一书记杨彬刚排查防洪隐患点回来,来不及换下湿透的衣裳,抓起手电筒就往外冲,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赶到村部。此时,村“两委”成员、在村党员,都已经赶到了村会议室。
“大家要马上到各社,挨家挨户地去通知转移,确保不能漏下一个人;注意安全,现在出发。”王黎显书记的话音一落,党员干部们就冲进了瓢泼大雨中。他们知道,每快一分钟,群众就多一分安全。
当第一波洪峰抵达,全村6个社已全部停电,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暴雨如注中,几盏昏暗的灯光伴随着砸门声、呼喊声在雨夜闪烁,“屋里有人吗?赶紧跟我走,洪水要来了!”雨幕中,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驱车奔赴地势最低的红庄子社,没过车轮的泥流间,一个浪头裹挟着碎石打来,车辆失去控制。紧急关头他跳出驾驶室,顾不上车被洪水冲走。在漆黑的雨幕中,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向红庄子社。每到一户就使劲砸门:“快跟我走!洪水下来了!”村民刚跑出屋门,身后的土坯房就轰然倒塌。在党支部带领下,在全体在村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旧庄沟村共转移群众117户209人,用责任和担当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防线。
旧庄沟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清除垃圾。(甘肃省委组织部供图)
“乡亲跟我走”,筑起生命防线
8日凌晨,暴涨的河水冲毁了通往外界的最后通道,旧庄沟村成为孤岛。在转移安置的关键时刻,党支部就是最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干部们背着老人、抱着孩子,在洪水中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175名受灾群众被成功转移到邻近的七里河区临时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4名群众转移到了旧庄沟小学临时安置点。在临时安置点,64岁的老党员王百运忙前忙后,把自家馍馍、开水、棉衣、被褥拿出来,分给了紧急安置的群众。“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就该站出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当得知上级部门正在为找一个临时抗洪救灾现场指挥部而发愁时,王栋主动提出,把自己家里收拾出来作为现场指挥部。王栋立即联系妻子将自家的房屋打扫出来,摆好桌子,铺好床铺,把用不上的东西全部搬到了外面,同时运来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抗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把家里的大米、蔬菜、肉都拿出来做饭,让大家在这里吃上一口热乎饭。”王栋的妻子说。
转移受灾群众。(甘肃省委组织部供图)
“大家跟我干”,重建美丽家园
“感谢组织,感谢你们。”64岁的陈自山老人在安置点拉着党支部书记王黎显的手泣不成声,“要不是你们,我小孙子怕是要被洪水冲走了,要是那样,老汉我也就活不成了!”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的王黎显,顾不上换下沾满淤泥的裤子,还在挨个询问群众需求,统计全村受灾情况。
在旧庄沟村村委会里,一面写着“党员先锋队”的红旗格外醒目。党支部组织8名党员和群众帮助受灾严重的群众清理院落和村道上的淤泥、杂物。
截至8月10日,旧庄沟村已发放救灾物资1.3吨,修复受损道路11公里,组织140余名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让党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正如老党员王建庭所说:“天灾不可怕,只要跟党走,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洪水退去,党旗更红。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殊死较量中,旧庄沟村的党员干部用“跟我上”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受灾群众用“跟党走”的坚定诠释信任力量。从紧急转移时的“跟我走”,到灾后重建的“跟我干”,一条“跟党走”的主线贯穿始终。
这,就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最强大的战斗力!
通讯员 张强
旧庄沟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重建家园。(甘肃省委组织部供图)
旧庄沟村党员干部转移受灾群众。(甘肃省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