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村干部换届工作即将启动,如何做好后备力量的“进退后补”,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高度的议题。
思南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思南县探索精细化储备、严格化选择、规范化程序、制度化备案、常态化培训、成果化转换“六化同步”,建强村级领头雁队伍。
储备精细化,破解渠道不宽。思南县精心储备一批有知识、思路宽、想干事、善作为的村级队伍。首先,该县提出“五个一批”储备人才计划,即通过985高校引进一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一批、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一批、招募“三支一扶”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招揽能人到农村工作,选聘近500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到村工作。同时,思南县从乡镇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级组织负责人中遴选2名导师,共同联系1名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对象,形成导师制、“2+1”结对帮带模式,建立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存在问题、思想状态“四个必谈”机制,在思想上引、经验上传、业务上帮、方法上带。
选择严格化,破解选人不准。思南县将备选人才的政治素养放在首位,严明十条红线、八个不能等要求,实行“先审后任”机制,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贯穿始终。此外,思南县还制定分析研判罢免制度,对政治觉悟不高、规矩意识不强、守摊子混日子、两次年终考核和民主评议不合格、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调整。目前,已按照这一制度罢免2名村干部,动态调整村级后备干部。
程序规范化,破解选用无序。建立“县级监督指导、乡镇统筹管理、村级具体负责”分级管理机制,在选任村级干部时,坚持按照属地管理、“下深水”细研详察原则,由乡镇统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动议提名,据实调研、酝酿,推荐提名人选。在乡镇提名的基础上,思南县委组织部初审确定推荐提名人选,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联审机制和9项“负面清单”,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任职资格联审,防止“四个意识”淡薄等“八个不能”不良情形的人进入村干部队伍。此外,组建考察组,建立谁审查谁负责原则和履职情况台账,对把关不严、弄虚作假等行为“一把尺子量到底”。
备案制度化,破解后续无人。建立村级档案乡管县备案、村级党组织书记档案县级备案、其他村干部队伍档案乡管乡备案制度。精心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工作方案》等,制作任免、考察、奖惩、履历、入党材料等档案盒,建立一村一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使村干部信息有认定、实绩有考评、遗留能说清、表现有材料。同时,参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标准,明确县级党委备案管理程序和管理类别,坚持专人专职、集中管理、阵地保障及动态监测“四合一”管档机制,实行档案查、阅、借、转全过程专人专管、责任到人。
培训常态化,破解能力不足。聚焦增强“八种本领”,制定农村改革人才三年培训方案,将“领头羊”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以突出政治标准为前提,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合理化培养,力保每村培养2至5名后备干部。依托省市调训一批、县级集中示范培训一批、乡镇自主兜底培训一批、村级拓展培训一批进行培训,并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轮训。此外,将理论、实操和心理健康贯穿村干部培育全过程,搭建实习村干部、扶贫助理员实践锻炼和岗位交流平台,实际需要和特长结合,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补好精神钙、育强新能手。
转换成果化,破解思路不清。围绕文化振兴,引导村干部帮助群众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抓好村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围绕文化兴村、精神文明、乡风文明和农耕文明,里子和面子同“铸魂”。围绕产业兴旺,锻炼、提升村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用转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治理有效,引导村级干部运用制度管理,建立实绩考核、村干部自评和互评、村民评议、上级组织评价为一体的“一考四评”考核办法,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和春晖行动,建立以制管村、以法治村、以德育村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