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 党旗飘扬丨洪峰浪尖,堡垒巍然屹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奋战防汛抢险最前沿
2025-08-29 07:3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汛情来临,农村基层党组织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从洪峰来袭时的“红色堡垒”到灾后重建中的“先锋旗帜”,他们始终将党旗插到最险处、把党员派往最前线,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先锋赞歌。

  闻“汛”而动,挺立在抢险最紧要的关口

  今年夏天,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花园乡遭遇严重洪水袭击,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实现人员零伤亡。当地群众纷纷表示:“多亏了乡党委及时调度指挥。”花园乡党委书记窦强介绍,党委靠前指挥、科学统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是今年防汛抗洪取得胜利的关键。

  花园乡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防汛指挥部,班子成员包片驻村,组建12支党员突击队,对辖区2个沿河村庄、2个山洪灾害村、2处地质灾害点实行“一对一”盯防,累计转移群众202人次。乡党委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暴雨期间,窦强带领党员干部冒雨入户动员转移,乡长韩龙苗、副乡长王磊连续5天坚守泄洪一线,乡人大主席任建强带领40人抢险小分队冒雨抢建防洪大坝。

  汛情就是命令。从华北平原到西南大地,各乡镇党委作为防汛抢险一线指挥部,既科学预判汛情、及时指挥调度,更以身作则,带领党员群众坚守一线,扛起使命担当,守护群众安全。

  6月24日,洪水侵袭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梅林乡党委带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统筹推进应急救援、灾情核查与灾后重建工作。乡党委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组建由68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应急突击队”,以“包村包户包人”责任制火速奔赴各村,会同各村党组织一起抗洪抢险。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党员干部逐户排查、转移群众,累计紧急安置群众693户1736人,实现零伤亡。

  面对汛情考验,各地乡镇党委勇于担责,行动果断。5月30日晚7时,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党委接到泥石流预报后,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将风险区内17户69人转移至独龙族博物馆临时安置。31日凌晨,独龙江水位明显上涨,独龙江乡党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对临江街道进行封控,疏散群众。此次强降雨造成独龙江乡房屋20间损毁,冲毁桥梁13座,但因险情发现及时、乡党委处置果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向险而行,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

  村党组织是一线战斗堡垒,是群众心中的“定盘星”。

  在今年夏季的防汛抢险中,广大村党组织在风雨中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成功抗击洪涝灾害,书写了头雁领航、党徽闪耀、党群连心的动人篇章。

  7月底,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陈栅子镇南山根村遭遇强降雨。村党支部书记段志朋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冲锋在前。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和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挨家挨户搜寻、劝导、搀老扶幼,全村340户880多人在3小时内全部安全转移。村支委段金龙在排查中发现有群众被困于即将被淹的大棚内,毅然冲入齐腰深的激流中,奋力将其背出。转移完成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安置点搭建、物资分发和群众情绪安抚工作中,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未曾合眼。

  面对突发的防汛和灾后重建,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7月,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遭遇两轮强降雨突袭,临河而居的先滩社区防汛形势十分险峻。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将防汛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收到暴雨预警后,社区“两委”立即启动“应急叫醒”机制,利用大喇叭在街巷间循环播报、微信群实时推送,确保预警到户到人。针对山洪灾害点、地势低洼地带等高危区域,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劝导、逐人登记。最终,210户504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暴雨过后,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君发动群众自救、党员互救,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协调物资,累计组织500余人次,动用铲车、货车等机械设备10余台,清理淤泥垃圾500余吨。

  基层党组织将防汛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牢牢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的组织优势,在急难险重任务考验中发挥出强大力量。

  8月7日,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冲不垮的“红色堤坝”。接到红色预警后,党支部书记王黎显迅速召集村干部、在村党员转移群众,用最短时间转移群众117户209人。8日凌晨,暴涨的河水冲毁了通往外界的最后通道,旧庄沟村成为孤岛,人员需进一步转移。党员干部们背着老人、抱着孩子,在洪水中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175名受灾群众和34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得到迅速安置。

  一“网”情深,守护在抗洪最前沿的防线

  “看到‘红马甲’来了,心里就踏实!”在四川省蓬溪县红江镇防汛一线,82岁村民冉体坤大爷的一句感慨,道出了群众对“微网格”体系的深切信赖。

  在此次汛情大考中,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微网格”体系,成为赢得防汛胜利的关键所在和坚实屏障。

  今年6月底,红江镇遭遇泥石流,多个村庄面临险境。6月29日早晨8点,尖厉的橙色山洪预警划破雨幕,网格员左均立刻想起永益村86岁的蒋婆婆——这个独居的老人耳聋、腿慢。没有丝毫犹豫,左均一头扎进滂沱大雨,冲向蒋婆婆家,用力拍打门板,扯着嗓子嘶喊:“蒋婆婆!暴雨来了,危险!快开门!”将蒋婆婆安全转移到安置点后,左均又返回雨中继续奋战。红江镇各微网格内都组建了党员“红色冲锋队”,左均和队员们的身影在雨里穿梭,风声、雨声、呼喊声、急促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仅仅15分钟,地质灾害点上最后一位村民也被安全护送转移。

  红江镇通过此次“预警传递、隐患排查、群众转移”的联动反应,完善了“接收—传递—处置—转移—复盘”全流程闭环,实现预警信息“穿透式传递、无死角覆盖”。镇党建办主任韩玲表示:“以前村干部分片跑,1小时才通知完,现在15分钟就能‘家家到’。这15分钟,抢出的是群众的安全。”

  据介绍,红江镇以党建为“定盘星”,用“一根针”串起“微网格”防汛“千条线”。“网格员、网内选”,优先从村组干部、在村党员、政法网格员、退役军人中选拔骨干,打造“平时能服务、战时能应急”的复合型队伍。全镇所有地质灾害点微网格均由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网格员兼监测员,日常深耕服务、战时精准监测,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全镇7个村(社区)推行“战时拉练+战后复盘”模式,推动微网格员在隐患排查、预警传递、群众转移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让微网格队伍“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本报记者 林华维 周晶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