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盛世荣光 砥砺乡村振兴——多名村书记天安门观礼后吐露心声
2025-09-05 07:4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村书记受邀现场观礼。平日里他们扎根乡土、耕耘希望,此刻跨越山川田野,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见证这一庄严伟大的历史时刻。

  本报记者连线其中7位村书记,聆听他们在阅兵现场的感动与震撼,记录他们发自内心的“村”之声、“乡”之情。从田间地头到国家盛典,他们的声音传递着乡村振兴路上基层带头人的使命担当。

  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深深地感受到国家的强大

  余留芬(盘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铿锵有力的受阅方阵在天安门前走过,每一步都像踩在我的心尖上,那股子精气神儿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9月3日晚,电话那头的余留芬依然很激动。

  余留芬说,这是自己第三次现场观看阅兵,这次尤其激动。“当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从眼前驶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内心满是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站在观礼台上,余留芬一边使劲鼓掌,一边告诉自己,这份震撼不能只停留在心里,更要转化成建设家乡的动力,让岩博村跟着国家的脚步越走越稳、越走越富。

  2001年,余留芬担任岩博村党委书记后,先垫资修通了3公里的通村公路,又赎回岩博林场,为村集体赚了第一桶金。随后,她陆续办起矸石砖厂和特种养殖场,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这些年,岩博村发展的脚步没有止歇。酒旅、体旅、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各产业齐头并进。“我们还举办了山地自行车赛、‘人民小酒醉花节’等,去年全村酒店民宿接待了游客13万人次,带动增收1500万元。今年客源更多,暑期天天满房。”余留芬介绍道。

  阅兵仪式上战士们高昂的精气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源于刻苦训练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底蕴。”余留芬表示,当了25年的村书记,最大的感受也是不能怕苦怕累,坚持总会有惊喜。“这次观礼阅兵,让我现场深刻感受到国家强百姓才会富的道理。回村我就去直播间,跟网友们分享我的观礼感受,也推荐我们岩博村的美景美酒。” 

  通讯员 余成飞 本报记者 周静文

  山东省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

  传承铁血军魂,扎根乡村沃土

  宋伟(邹城市委组织部供图)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党员,此次受邀现场观礼,是我一生的荣耀。”宋伟激动地说。

  从一名退役军人成长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创业有成的宋伟选择回到家乡,用16年时间带领乡亲们甩掉贫困帽,圆了致富梦。“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说起村庄的变化,宋伟深感自豪。

  “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当国歌响起,战车轰鸣,战鹰呼啸而过,我仿佛又回到了军营的训练场,血脉偾张。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威军威的盛大展示,更是铁血军魂的时代传承!”

  “我来自孔孟故里——济宁邹城后八里沟村,这些年来,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努力把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蛋糕’做大做强,历经二十载拼搏,将负债20万元、不足2000人的穷村乱村落后村,发展为资产过百亿、常住人口3万多人的富美新村,走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示范带动周边村庄组团发展、连片振兴。”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将带着阅兵式凝聚的磅礴力量,以军人的意志攻坚克难,以军人的责任担当实干苦干,继续扎根乡村沃土,带领乡亲们振兴产业、共同富裕,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本报记者 倪怀成 通讯员 曹敏 实习生 杜晨洁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雷健:

  带回自豪建设壮乡瑶寨

  雷健(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村书记,受邀到现场观礼,雷健内心无比激动、倍感光荣与自豪。而当礼炮鸣响,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经过天安门时,这位曾经的老兵更是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雷健1995年入伍,1997年退伍后在外经商,2011年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黑山村是一个壮、瑶、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村民世代务农,收入不高。雷健到任后,挨家挨户调研,最终提出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他合理分配本村优势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黑山村拥有1200亩梯田,景观壮美,但过去一直不为人知。”雷健介绍,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村里逐步发展起集梯田观光、农家体验、乡村度假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体系。在他的带领下,黑山村以“党建+旅游”为主线,打造“雾山稻香·党旗飘扬”品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7500元增至46万余元。

  “我深刻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军队越来越强大。”雷健表示,将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争一流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他要把这份激动、喜悦和自豪带回家乡,带领村民把壮乡瑶寨建设得更好,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黄进坤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

  蹚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路

  吴惠芳(张家港市委组织部供图)

  “激动!激动!激动!”身处阅兵现场,吴惠芳难以抑制内心的澎湃,在电话中连用多个“激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在现场聆听解说,看着一批批先进武器从眼前驶过,无论是海陆空无人作战系统,还是激光、微波等新概念武器,都让我感受到我国军事装备的先进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这一切,为人民的安宁和国家的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曾从军25年的吴惠芳,目睹大国重器依次亮相,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也深刻体会到,这些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强大的国防反过来又守护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我感到无比踏实、充满安全感。”

  在吴惠芳所在的观礼区,有多位受邀观礼的抗战老兵。当徒步方队整齐通过时,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们眼含热泪,敬礼的动作虽迟缓,却仿佛承载着千钧之力。“我心中充满敬意。没有他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吴惠芳说。

  现场观礼的还有许多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他们的身影也让吴惠芳深受触动:“国家的强大,既离不开先辈的奋勇拼搏,也离不开我们这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大阅兵阅的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一代代人精神的传承。”

  2005年,吴惠芳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永联村,一干就是20年。他带领村民推进家乡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创新治理机制,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从小村变成大村,从穷村变成富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永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惠芳说。2024年,永联村工农业总收入达1631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5亿元,1.1万名村民从村集体直接分配收入人均1.7万元。

  “走共同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成为永联村追梦、奔跑、飞跃的充沛动能。从长安街回永联村,吴惠芳说,“我会加倍鞭策自己,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让永联村成为共同富裕先行者。” 

  本报记者 朱秀霞 通讯员 朱文骁 胡修

  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

  像先烈“攻山头”一样全力以赴谋发展

  王传喜(兰陵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天安门广场上,当我看到威武雄师、滚滚铁流从眼前经过,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为强大的国防、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9月3日上午,在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上观看完阅兵,王传喜激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王传喜在农村工作了20多年。这些年来始终围绕着如何带领乡亲致富、过好日子而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6亿元,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发表讲话时提到了代村。这次我作为基层干部代表受邀参加阅兵观礼,让我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的牵挂,对农民的无限关怀,乡亲们都感到特别自豪。”王传喜说。

  代村是沂蒙红色堡垒村,抗日战争时期,代村村民成立了抗日独立营,积极参加抗战,踊跃支前。当看到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走过,来自革命老区的王传喜感到格外振奋。“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奋进的动力,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来,像革命先烈‘攻山头’一样,全力以赴地谋发展,办成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当好乡村全面振兴‘领头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倪怀成 通讯员 杨祥亮 实习生 杜晨洁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

  将震撼和力量带回大苗山

  杨宁(受访者供图)

  “非常荣幸,非常振奋,非常激动!”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结束之后,杨宁用手机录制了一段视频,记录下自己的心情。视频中的她身穿苗族盛装,激动得声音略带哽咽。

  这已是杨宁第二次登上北京天安门前的观礼台。2019年10月1日,她曾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再次站在天安门广场,再次见证祖国的强盛与荣光,杨宁的激动之情愈发强烈:“每次观礼都深切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何其荣幸生于华夏!作为青年一代,更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杨宁是土生土长的苗寨儿女,201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江门村工作。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委会主任,再到村党总支书记,15年来始终扎根乡土,为家乡发展奔波忙碌。

  江门村曾经产业基础薄弱,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仅1000多元。为改变这一状况,杨宁先后尝试发展竹木加工、高山辣椒、高山葛根种植等产业,通过不断摸索,最终确定了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特性的紫黑香糯稻米产业。她卖房筹集30万元购买稻种分发给村民种植,当年秋天就迎来了丰收,群众每亩收入增加了2倍。

  2017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杨宁继续带领村民发展种植高山水果、蔬菜及生态水稻等优质产业项目,并建立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让山里的好货能顺畅走出大山。2020年底,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此次亲历阅兵现场,杨宁备感振奋。她格外珍视这份荣誉,也从中汲取了更强的动力:“我一定会把这份震撼与力量带回大苗山,带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用青春力量带领乡亲们走好乡村振兴路!”

  本报记者 尹丹丹

  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宁小五:

  为祖国强盛泪流满面

  宁小五(受访者供图)

  “当得知自己受邀参加观礼时,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和村民。我想,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我们黄儿营西村全体村民多年来奋斗成果的肯定。”接受采访时,宁小五难掩激动,“3日上午,我在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上,聆听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全场齐声高唱国歌的那一刻,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宁小五所在的黄儿营西村,以电线电缆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拥有200多家电缆企业,被誉为“中国北方电缆第一村”。担任村书记17年来,宁小五带领全村大力发展电线电缆、兴办教育、改善民生,让昔日的“盐碱地”“要饭村”旧貌换新颜,更是以“党组织+商会”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在阅兵式现场,随着一个个方队整齐地走过,眼看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宁小五深感震撼:“尤其是那些首次公开亮相的新装备,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这才短短几年,国之重器又见跨越式发展,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宁小五说,当听到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看到空中梯队呼啸而过,随后和平鸽与彩色气球腾空而起,自己胸腔中奔涌的自豪与激动难以言表。“我身旁的一位老同志激动地直抹眼角。这一刻,是铭记,是缅怀,是传承!”宁小五感慨道。

  回到村里后,宁小五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大国雄风,走在长安街上看花坛“种”出乡村振兴景观,这种视觉与心灵的震撼,让他更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我将继续带领村民们推动村庄的全面发展。加快对电线电缆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引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工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化红色研学与乡村旅游融合,让更多人来黄儿营看看,看看新农村的样子。我也会更扎实地推进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所有村民。” 

  本报记者 孟涛 马燕 通讯员 袁世乐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