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太行山余晖未尽,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镇平石头村文化广场已亮起路灯。驻村干部郝兆建刚接好小音响,78岁的王大爷便拿着马扎凑到前排:“小郝,今儿还唱《花木兰》不?”台下二十多位老人附和着,有的手里还攥着刚从地里摘的西红柿——这是给“会唱戏的驻村干部”常带的“谢礼”。
自驻村以来,这位戏曲科班出身的干部,用一段段戏词敲开村民心门,以戏韵架起干群连心桥,让戏曲成为平石头村乡村振兴的“活纽带”。
以戏敲门:唱进村民“心坎里”
2024年春节前夕,郝兆建顶着大雪走进平石头村,面对的是太行山间的寒风和村民拘谨的眼神。“村里多是留守老人,见了干部总怕‘添麻烦’。”他记得首次走访顾宗文大爷家,老人擦着板凳,却始终隔着半米远说话,问啥都答“挺好”。
转机出现在村口安置区。一天午后,他见几位老人围着一台旧收音机哼唱《朝阳沟》,“亲家母你坐下”的调儿随风飘来。这让他想起自己8岁学戏时,师傅教的第一出戏正是《朝阳沟》。当晚,他便从村委会翻出落灰的音响,在广场摆开“戏台”:“我给大伙儿唱段《朝阳沟》,唱得不好多担待!”伴奏响起,他亮开嗓子:“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熟悉的声音一出,老人们瞬间安静了,李大妈甚至轻轻打拍子。一曲唱罢,张大妈递来一碗水:“你这腔儿比收音机里的还正!”
从那以后,“驻村干部唱戏”成了村里固定节目。他记着老人们的喜好:孙大爷爱听《穆桂英挂帅》,蔡大妈喜欢《卷席筒》。下雨时,演出挪到村委会屋檐下,老人们撑伞也要来。“以前见了干部躲着走,现在听他唱完戏,总爱拉着他唠家常。”李大妈说,那曲《朝阳沟》让她觉得“这干部跟自家孩子似的亲”。
以戏凝心:政策宣传“接地气”
“医保缴费别忘喽,住院报销能兜底;养老每月有钱领,晚年生活不犯愁……”去年秋收后的戏曲演唱会上,一段改编自豫剧《村官李天成》的“政策戏”刚唱完,台下便炸开了锅。“这说的是不是医保新政策?”郝兆建笑着掏出政策手册:“您别急,戏词里都有,咱一条一条说。”
这“政策戏”的诞生源于一次“碰壁”。起初他讲政策,要么念文件,要么递宣传单,可老人们记不住或说“听不懂”。有次讲产业扶持政策,他刚提“特色种植有补贴”,王大爷就皱眉问:“啥叫特色种植?俺种的苹果树算不?”他醒悟到:“老人们认戏不认‘文件腔’,得把政策编进戏词。”
于是,他白天入户摸需求,晚上熬夜改戏词。为让戏词“接地气”,他常找老戏迷“把关”。改编豫剧《焦裕禄》唱段时,初稿写“政策扶持助发展”,王大爷直摇头:“太绕!不如说‘种果养畜给补贴’!”他赶紧修改,并加入“技术专家上门教,果子能卖好价钱”等句子,让戏词既有政策味,又有乡土气。
后来,他拉上村里爱唱戏的老人组建“平石头村政策宣传戏曲队”。76岁的张桂兰曾是文艺骨干,加入后承担旦角唱腔:“以前唱戏图乐呵,现在唱政策戏能帮大伙儿懂政策,更有劲儿!”去年医保缴费截止前,宣传队连唱3天,缴费率从60%升至98%。李大妈说:“听戏时就记牢了缴费时间,哪还会忘?”
为让村民听上专业戏,郝兆建还四处“化缘”。去年冬天,他连续一周往县文旅局跑,争取到“送戏下乡”名额。今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前,他又多次联系北京豫苑春戏曲协会,协调剧团来村演出。演出当天,他凌晨5点接车,组织村民打扫广场、搭建戏台。当《五世请缨》锣鼓声响起,82岁的顾奶奶抹泪道:“活这么大,头回在家门口看这么好的戏!”截至目前,他已邀请3支专业剧团演出11场。
以戏搭台:书写发展“新答卷”
“唱戏不是唱热闹,得从戏台下听需求,帮村民解难题。”郝兆建的日志上,记满了戏台下听到的“心里话”,每条后面都跟着解决进度——这是他给自个儿定的“规矩”。
去年夏天,他唱完《清风亭》后,李大爷拽着他去看蜂箱:“蜂蜜很好,就是卖不出去。”他随村“两委”走访发现,蜂蜜、核桃、樱桃、土鸡蛋等农产品均销路不畅。于是,他联系商贸公司收购,利用朋友圈推送订单,通过汽车后备厢经济助销农产品7万多元,带动3个监测户退出监测。
今年4月,村里一场12级大风吹落三分之一樱桃树花,果农欲哭无泪。郝兆建急忙联系原单位求助。在市委办协调下,2名林果专家紧急赴村,提出补救方案:保质量弥补产量损失。在他的请求下,专家又组织2场果树种植培训,群众热情高涨,主动学修剪、学套袋,苹果、核桃产量大幅提升。
端午节前夕,樱桃丰收,但销路、价格问题再现。郝兆建谋划采摘节,搭台唱戏扩大宣传,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直播开启线上销售;联系村内民宿绑定销售。同时,他跑保定市区对接爱心公司,“以购代捐”采购樱桃。在他和工作队努力下,樱桃园产值保证了地租,净收益比去年增长16%。园主高大爷逢人便说:“会唱戏的驻村干部帮俺们把日子唱红火了!”
如今的平石头村,戏声常响,新景频添:果园苹果套上反光膜,安置区小广场每日人声鼎沸。今年元宵节,村里举办“戏韵山村”文化节,周边村民都来凑热闹,龙泉关镇十里八村皆知平石头有个“会唱戏的驻村干部”。“只要村民爱听,我就一直唱;只要村里需要,我就一直干。”郝兆建说。
夕阳下,他又拿起话筒,《朝阳沟》“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的旋律在山间回荡。台下老人的笑声、掌声,和远处果园的虫鸣,谱成了平石头村最动人的乡村振兴曲。
通讯员 邓杰
郝兆建(左一)帮助村里销售樱桃。(龙泉关镇党委供图)
郝兆建参加阜平县冬游河北过大年活动为老百姓演出。(龙泉关镇党委供图)
郝兆建(右一)对“两类重点户”进行走访。(龙泉关镇党委供图)
郝兆建为龙泉关镇青年干部组织公文写作授课。(龙泉关镇党委供图)
郝兆建协调剧团参加村内庙会。(龙泉关镇党委供图)
郝兆建在村内文化广场为村民唱戏。(龙泉关镇党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