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区天宝镇珠里社区香蕉海生态区。(漳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县第二自来水厂项目土地征迁完成,对领办项目的村‘两委’成员和领岗的党员,都是一次业务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全面提升!”近日,记者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三卞村采访时,村党委书记郑伟彪感慨地说,通过建立村党组织“四领”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工作状态强多了,项目3月启动,涉及征地的27户村民8月全部签约。
“四领”是指组织领航、“两委”领办、党员领岗、人才领衔,是去年漳州市委组织部为做实做强“堡垒工程”而探索总结推出的村党组织工作机制。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村党组织“四领”工作机制的建立,让村里许多难事办成了,党员干部更能干了,群众对村里的事更积极了。
难事办成了
“传统资源越来越少,没有发展思路。”云霄经济开发区下辖8个行政村,土地多被征迁,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马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文龙这句话道出了大家的无奈。“四领”机制建立后,村“两委”领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成为8个村党员群众共同的期待,但该如何破题?
“单打独斗,谁也跳不出发展瓶颈!”云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敏锐捕捉“跨村联建”政策机遇。云霄经济开发区副主任黄一琼介绍,开发区有105家企业,去年底,开发区引导8个村联合成立物业服务型公司,项目由各村村“两委”领办,承接企业外包服务。
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马山村持股30%,其余7个村各占10%。虽然出资不算多,但说服村民同意投资并不容易。下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去年收入只有10.5万元。“要拿出村集体年收入的一半投入到公司,不少村民担心会亏损。”下径村党支部书记陈仁松心里也有些忐忑,其他7个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8个村的党组织书记相信跨村联建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各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给村民算经济账、发展账,讲清楚发展前景。村民的疑虑消除了,一周后,8个村顺利筹集齐资金。公司购置了1辆垃圾运输车、20套环卫设备,组建起一支4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目前,公司承接了6个项目,合同金额128万元。黄一琼介绍,今年将有30万元利润给各村分红。
在推动村党组织建立“四领”工作机制时,漳州市委组织部鼓励强村与弱村、产业相近或关联度高的村联合组建党组织,抱团发展。林语堂文化旅游区坐落在芗城区天宝镇珠里社区。“单靠珠里社区,资金有限,不如联合周边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同入股。”珠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宝成的建议得到镇党委大力支持。通过领办跨村联建项目,珠里社区“两委”推动周边10个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项目,实现每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
党员干部更能干了
今年春节前,大家都在忙年,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党委委员、新城片区组和乐党支部书记赖金龙却天天往星空屋餐厅项目工地跑。这个项目是村“两委”赖金龙领办的项目,须在春节前投入使用。
近年来,宝南村的传统产业蜜柚种植面临发展瓶颈,而宝南村有林语堂故居、有群山环绕、有溪流古厝,常年都有游客慕名而来。去年,村党委决定向文旅产业发展转型,利用村内一块空地建设7座星空屋餐厅。
“以前遇事有‘高个子’顶着,但这件事前前后后都要由我负责。”赖金龙介绍,从前期动员群众,到敲定项目设计方案、开工建设、出租餐厅……每个环节都要全身心投入。“整个项目做下来,自身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赖金龙的努力很快得到回报,今年春节期间,7座星空屋餐厅累计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营收超30万元。
龙文区朝阳街道桥头村和龙海区东园镇东宝村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村里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老人中午“吃饭难”成为民生痛点。村里早就想办长者食堂,但缺钱成了“拦路虎”。
“四领”工作机制建立后,建设长者食堂成为村“两委”绕不过去的民心工程。桥头村党总支书记陈飞州带着“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论证,食堂最终确定以“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低成本模式运营。老人每月出100元,就能每顿吃上“三菜一汤”。自今年3月运营以来,每天中午都有约60位老人用餐。东宝村“两委”也领办了幸福食堂,由村党委副书记李志明领办落实。调研、核算成本、募集资金物资、对接上级部门等,都是李志明全程办理。村党委书记高艺忠成了“总协调”,“这种机制更好地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更能磨炼干部的能力。”他说,今年村“两委”领办了9个项目,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群众热心村里事了
去年底,长泰区武安镇溪东村“两委”一公布新一年度的口袋公园计划,三个项目申报方案立即“抢”了上来,最终,一个由七组、八组联合申报的项目拔得头筹。原来,溪东村集体每年出资50万元新建一个口袋公园,项目选址则由各村民小组提前申报。
“去年建第一个口袋公园时困难很大,难点主要涉及土地归属问题。”溪东村党委书记郑龙宾介绍,村安置房二期南侧有一片近10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长期无人管理,沦为建筑垃圾堆放点。村“两委”领办这个项目后,决定建成一个口袋公园,但这片土地涉及5户人家,户主担心以后土地归属无法确认,项目推进受阻。
郑秋发、叶秋凤两位村“两委”成员领办后,创新性地提出“地票制”,把各家土地面积测量后,由村“两委”确权,确保这片土地以后被征迁时户主的利益。“地票制”解决了村民提供土地的后顾之忧,公园很快就建成了。
今年,溪东村开展“我们的乡村我们做主”活动,乡村微景观打造计划就是其中一项活动。活动开展后,七组、八组村民之间主动协调,提前处理涉及到的1.5亩土地权属问题,顺利地争取到了新一年度口袋公园项目。
“过去‘干部干、群众看’,如今‘两委’带头办,群众主动参与进来!”郑龙宾介绍,现在很多项目都由群众谋划,从图纸修改到树种选择,村民在微信群提了38条建议,村“两委”采纳了21条。
南靖县龙山镇锦山村党支部书记庄艺岗也深深感受到村民对村里事务的热心越来越强烈。锦山村是个移民村,全村386人,耕地只有32亩。村“两委”领办的水库移民后扶成效典型示范村项目,涉及到6户村民400多平方米的土地征迁。
“村里人不多,土地更少,建这么多公园干什么?”一些村民质疑。庄艺岗没有急着去解释,而是把项目建设规划初步方案发到村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请村民提意见。让庄艺岗没有想到的是,村民对方案讨论热烈,提出了不少好建议。比如原计划准备清除的防洪堤上700平方米草坪,根据村民建议,现在建成了休闲草坪,旁边还建了一个篮球场;一户村民主动要求拆掉自己破旧房子配合文化戏台建设……反对的声音逐渐消失、实用的规划逐渐成型。今年3月,项目全部建成。
本报记者 林华维
通讯员 林少坤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