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柘荣讯(通讯员 刘嘉靖)国庆节期间,福建省柘荣县东源乡鸳鸯头村鸳鸯草场景区里,许多游客在索道站房前排起长龙,对此,景区负责人叶志煌十分欣慰,“缆车项目正式运营,多亏组建了草场片区党建联合体,联建村和相关单位帮我们迅速解决了项目用地、行政审批等难题。”
近些年来,柘荣县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党建机制,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让大村带小村、中心村带周边村、强村带弱村,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整体提升的党建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县28个片区党建联合体策划对接抱团发展项目38个,解决群众民生问题482件。
按照“地域相邻、功能互补、产业聚集”原则,选取一个区域内有发展潜力、特色示范效应明显的村作为中心村,联合周边村共同建立片区党建联合体,由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召集人,统筹“一书记三大员”等群体力量,健全完善党建联合体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提交议题、集中研究协商、分级认领实施”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推动片区内产业发展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事项问题。
立足各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不同优势,片区各联建村推行股份合作、规模经营、联动发展的“支部领办+”运营模式,通过项目打捆使用、土地规模流转、产业连片开发等方式,实现区域抱团、一体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打破片区行政壁垒和区域界限,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73个县直单位、1230名在职党员参与网格治理。搭建党代表工作室、民情茶室等平台,畅通群众反映诉求、参与决策、加强监督渠道,发挥片区内五老、妇女、退役军人等队伍力量,成立跨村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美丽环境共治理、矛盾纠纷共调解等活动,提升片区精细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