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崔坪村锻炼期间,笔者注意到,留守儿童在乡村孩子中间的占比很高,其学习和生活状态值得关注。留守儿童由于缺乏陪伴,不仅在学习上得不到关注,日常娱乐活动也相对单一,普遍缺乏自信、不善于表达自己。关注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的长期议题。
除了部分特殊情况外,造成乡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父母外出务工,而乡村产业的薄弱与单一则是“无形之手”,映射的是乡村就业机会的匮乏和产业支撑的不足。当然,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资源,更多的是思路与谋划。我所在的崔坪村,正在尝试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用产业发展托起孩子们的未来。
崔坪村位于嵩山脚下,紧邻三皇寨、少林寺等景区,抬头就能看见莲花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崔坪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旅游资源,通过修建旅游公路、建特色民宿、发展乡村会客厅等方式,吸引各地游客驻足体验,最终探索出了“建驿站让游客停下来、建民宿让游客住下来”的文旅发展道路。崔坪村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让父母尽可能兼顾工作与家庭。
耕地土壤含沙量大、土壤肥力低,一直是崔坪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劣势。为了推动村庄农业的发展,提高作物产量和村民收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主动向外界学习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试验发现,本村土壤和气候最适宜沙地蜜薯的种植。于是,村里整合了300余亩沙石地打造标准化红薯产业园,引进高品质红薯幼苗,鼓励并帮助村民种植沙地蜜薯,积极开辟销售渠道,提高村民种植收入。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不能止步于开设课外托管班,笔者认为必须溯本求源,将重心放在激活和壮大乡村产业上。只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富民产业,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让父母能在陪伴孩子与获得收入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被动留守”,让乡村真正成为承载家庭完整与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之地。
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崔坪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吴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