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00后,返乡养桑蚕
2025-10-17 14: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黄定府 本报记者 尹丹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幼平乡百安村一处斑驳的小学旧址内,3间老教室的木门后出奇的平静,不再传来沙沙的蚕食声。“00后”青年罗少祖、王盛敏与郭林杰俯身细看:网格簇间,一粒粒雪白的蚕茧悄然成形。他们的桑蚕养殖梦,慢慢成真,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

  去年6月,三人迈出了大学校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归乡土?“城市不缺年轻人,可家乡却盼着我们回来。”罗少祖的话语中带着坚定。于是,他们相约返乡,决心在乡土上,种下一片未来。

  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东绸西移”战略,引导东部丝绸产业西进,为当地桑蚕业发展注入政策东风。百安村的山地环境,恰好符合优质桑苗“桂桑6号”的生长要求。而那些长期闲置的土地,更成为不可多得的黄金资源。

  看准这一机遇,去年11月,三人凑了8000元启动资金,从市场买回1万株“桂桑6号”桑苗,第一批10亩桑苗顺利扎根。一场关于土地、青春与梦想的实践,悄然启程。

  今年6月底,桑树全面封行,翠绿的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然而,挑战接踵而至:养蚕需要合适的场地。就在三人为找场地犯愁时,百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素坚定地表示,大学生愿意回来创业,村里一定全力支持。村“两委”很快将闲置村小学的教室腾出3间,免费提供给他们作为养蚕基地。3位年轻人仅用300元对教室进行了消毒、搭架和铺网,一个简易而实用的蚕室便建成了。

  创业之路非坦途。由于缺乏专业养殖经验,初期约有5%的蚕种因病死亡。就在他们焦急万分时,村党支部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局,请来技术专家开展现场指导和定期培训。很快,蚕种病死率被成功控制在2%以下。销路问题同样未让他们发愁,依托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收茧站,三人注册“茧易通”平台,将鲜茧直接销售给就近的收茧站。

  青年是乡村的未来。“我们村积极落实县里的学子返乡计划,主动对接乐业籍高校毕业生,帮助他们创业。”王艳素表示。为解决资金难题,乐业县还推出了大学生创业贴息贷款,给予贷款利率50%的财政贴息。这三个年轻人已成功贷款20万。

  如今,蚕室里的桑蚕已全部进入结茧期。9月,三人采摘蚕茧320斤,以每斤28元的价格全部售出,首笔收入达8960元。“这只是一个起点。”罗少祖信心满满地介绍,待10亩桑园进入丰产期后,基地可实现年养蚕15张以上,产值有望突破10万元。下一步,他们计划推行“共育共产”,带动周边脱贫户参与养蚕,扩大桑蚕产业规模。项目二期规划已启动,将新种“强桑1号”桑苗3.6万株,使桑树总种植规模达50亩;新建1100平方米的蚕房,年养蚕80张,干茧产量提升至8000斤。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