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丽颖(左)入户宣传惠民政策。(双新村村委会供图)
2023年7月,我来到重庆市忠县东溪镇双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回想730个在双新村的日夜,处处是挑战,事事有进步,一幕幕在村故事在我脑海里翻涌。
刚到村时,村党支部书记成书记带领我走村入户,还未踏进村民冯大娘家的院坝,她就笑着迎上来,拉着我的手走到屋檐下,指着房梁上挂满的大蒜辫子,“你看,今年收成好,屋里都放不下呢!”她眼角的皱纹随着笑声漾开,我也忍不住跟着笑——那一刻我体会到,让乡亲们的笑容挂在脸上,就是基层干部最大的事。
接下来的日子,我跟着成书记走遍了全村363户人家,坐在田埂上和村民聊收成,帮留守的孩子辅导作业,给独居老人翻地浇水……我记满了厚厚一本“民情日记”:谁家儿子在外打工,谁家玉米遭了虫害,谁家想种新作物却怕赔钱,都成了日记里密密麻麻的字。
日记翻到去年3月的一页,上面记着村民李大爷的话:“村委带着我们种过高粱、南瓜,今年还能种点啥不?”那天从地里回来,我直奔成书记办公室,发现他也正因此而犯愁。转机来得意外。几天后,成书记从县里培训回来,这次培训让他注意到了紫苏。我们连夜查资料、问专家,一致决定开启种植紫苏计划。说干就干,我们开始入户走访村民,询问种植意愿。可村民有顾虑,纷纷摇头:“没种过,卖不掉咋办?”
为了让村民安心,我们做了四件事。一是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以“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复耕撂荒土地50亩;二是由村集体出资买种,我和村干部把种子免费送到家,一对一宣传紫苏的种植价值、惠农政策;三邀请农业“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过程专业指导;四是合作社积极对接收购公司,订好最低收购价,保障全村的销售渠道。
7月,漫山遍野的紫苏叶,泛着紫红。晒场上的电子秤跳个不停,最后一筐过完磅,村委专干冉姐喊道:“今年种植紫苏的收益达到6万元,看来这条路子走对了。”此外,我们还引导村民发展各种产业,因地制宜种植葡萄、西瓜,养殖牛羊等。
了解村情、为民办实事、攻克发展难关,这些基层经验是做基层工作的基石。这难忘的730个日夜教会了我:唯有一颗蓬勃向上的为民之心是不够的,还要在工作中摔打磨炼,做群众的“小学生”,一步一脚印地走好基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