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一片酸,万户喜增收
2025-10-17 14:2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余秋红 杨承鸿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们村以前的鱼酱酸质量不行,现在合作社领头来做,辣椒统一种、酱料统一酿,还能销往全国各地。”近日,在贵州省雷山县永乐镇小老福鱼酱酸加工车间,野牛村村民王玉英一边分拣辣椒一边高兴地说。

  为让鱼酱酸这道苗家风味真正“香”出深山,近年来,贵州省雷山县通过组织引领、协作帮扶、延链赋能,推动鱼酱酸产业“产、加、销”一体化,打破“小、散、弱”的生产状态,构建起群众参与有收益、发展产业有平台、企业投资有载体的新局面。

  夯实酸香之源

  在雷山县达地水族乡辣椒收购现场,红彤彤的线椒堆成了一座小山,收购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称重、验货、开单,送货的村民们有序签字确认、收款。“今年行情好,每斤3元,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地村村民王玉明说。

  产业要发展,源头是关键。雷山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构建起“县级统筹—乡镇发动—村级落实”三级联动机制。由县委总揽全局,统筹政策与资金支持,将鱼酱酸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县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总体布局,推动辣椒产业示范带和整村推进示范点建设;乡镇党委牵头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免费向农户提供优质椒苗,并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开展全过程技术指导培训;村级党组织依托合作社引领带动,主动对接本土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定点收购。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彻底消除农户种不好、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2024年,全县投入510万元,辣椒种植面积达1.54万亩,年产量2.16万吨,产值近1亿元。产业覆盖8个乡镇154个村,带动6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超3300元,年带动季节性就业近万人次,实现产业壮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铸就酸香之变

  有了优质原料,如何将其转化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自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与雷山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两地迅速成立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组织共同参与的产业帮扶工作专班,并与佛山派驻雷山的帮扶工作组紧密协作,建立起高效联动机制。

  4年来,两地党政代表互访交流达479人次,召开联席会议9次,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150万元,建成雷山鱼酱酸深加工标准厂房、1条生产加工线和1条包装线,聘用员工57人,年产辣椒制品约2000吨。

  外部助力扎实推进的同时,内部动能也持续增强。雷山县直各部门联动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各单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已助力2家鱼酱酸企业完成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协调解决建设用地15余亩,争取专项贷款120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期,培训420人次;成功推荐雷山鱼酱酸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

  助力酸香之远

  夜色渐深,雷山县丹江镇乌开鱼酱酸生产厂房内依然灯火通明。雷山鱼酱酸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白坐腾正仔细检查着陶罐的密封情况。“这批鱼酱酸还要发酵到12月呢。”他充满期待地说,“到时候,这批货不仅在省内销售,还将发往广州、上海、重庆等地。”

  为保障产得出、卖得好,雷山县依托产业链党建联建的形式,推动本土鱼酱酸龙头企业与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党支部达成跨领域、跨行业战略合作。以党建为纽带,共同策划“美味黔行·酸香引客”系列党建共建营销活动,创新推出“消费满额赠景区门票”活动,将品尝地方美食与体验苗族文化巧妙结合,形成了吃一碗酸汤、游一座苗寨、促一方消费的生动局面,累计助销农副产品及手工艺超4.4亿元。

  同时,雷山县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火锅餐饮巨头企业成功达成战略合作,联袂推出添加鱼酱酸的雷山酸汤锅新品。依托海底捞遍布全国的超过1300家门店网络,该产品迅速实现规模化市场推广,首笔订单即达300吨,预计年内销售额超340万元。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