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轻车”“壮马”“畅路”“聚力”入手,让小网格释放更多基层治理新动能。其中,须强化网格队伍建设,为“马”增肌,让“小马”变“大马”。
首先,规范选聘流程,让“马”变“精”。借助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培育三年行动和本村本土人才摸排行动,对农村网格人员力量同步做好统筹规划和人员储备,建立相应数据库。在人员结构上,增设专职网格员,提高专职网格员人数和比例,实行专职网格员“专岗专责”、兼职网格员“分岗定责”。对于人口密集、常住人口众多、发展项目较多的村,可依申请、依实际酌情“加马”,保障必要的人员力量。政府部门在制定招才计划时,也可将农村网格化治理人才纳入其中,比如通过“三支一扶”计划、“到村工作大学生”机制等,让年轻化、素质高的人员进入农村网格员队伍。
其次,加强业务培训,让“马”变“强”。按照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网格队伍建设,确保岗前培训系统化、日常培训有效化、专业培训全面化。在培训内容上,让知识精起来、专起来。打造专门化特色化精品课程,注重政策法规、法律知识、管理理论、人际沟通、心理预防、平台操作等专项培训,进一步增强网格员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纠纷矛盾、高风险预警防范等能力,同时注重收集各类网格化治理典型案例,让网格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借鉴。
再次,优化考核监督,让“马”变“快”。健全考核机制,实行量化和质效双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考虑工作难度、工作体量、工作时长,结合工作事项变化,定期修订网格积分制绩效考核管理细则。明确信息报送和处置标准,对平台上报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定期回访,综合测评信息上报的效率和实际处置满意度,最后统一进行量化换算。与此同时,将群众纳入考核主体范围,提高考核权重比例,并将测评结果计入考核档案,做到“能上能下、奖优惩劣”。
最后,强化保障激励,让“马”变“壮”。在薪酬保障方面,稳步提高网格员的工资待遇,尤其是基础工资水平。除绩效工资外,参考基层工作人员补助标准为网格员提供适当补助。补助可采用浮动补助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对于一些临时性特定事项或工作量较大的特定事项,经相关部门讨论审批后,发放特定事项的补助。在职业前景方面,拓宽网格员晋升渠道,借助后备力量储备培育计划,将表现突出的人员及时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人选储备培育库,同时在发展党员、乡镇聘用合同制员工时优先考虑。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西堡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赵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