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乡村振兴新实践——强农富农,绘就乡村和美新画卷
2025-11-07 08: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田野,孕育着无限希望。乡村,正迎来深刻变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广袤乡村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会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擘画了蓝图,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定了目标,广大乡村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表示要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农业强国的根基越筑越牢、农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和美乡村的画卷越绘越新。

  把粮袋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各地基层正以扎实的行动,共同守护着大国粮仓的丰盈。

  在晚稻种植大省江西,持续的阴雨天气让种粮大户担忧不已。九江市武宁县迅速响应群众期待,投入收割机、烘干机共165台(套),全力开展机械化抢收烘干,跑出秋收“加速度”。“乡里帮忙调集来收割机抢收,力争3天全部割完。”武宁县清江乡种粮大户徐代明说。

  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中轰鸣穿梭。宝泉村的水稻示范田实测亩产高达863.1公斤,刷新了自治区纪录。镇党委书记胡溪源表示:“我们将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重点推动智慧农业应用,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从靠天吃饭走向科技赋能,中国饭碗里的“含技量”不断提升。在丰腴的黑土地上,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05万亩水稻已收获完毕,农业机械化率达98%。云南省绿春县大兴镇打造“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示范点,新质生产力在旱稻种植中得到具象化体现,平均亩产超过580公斤。绿春县牛孔镇牛孔村驻村工作队推出“云种田”活动,让闲置的梯田重焕生机,农户亩均效益达3000元。河南省西平县的高标准农田里,小麦亩产稳定在650公斤以上……

  基层种粮大户纷纷表示,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让科技扎根田间,让农业的根基坚如磐石。

  让农民的钱包实实在在鼓起来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关于“三农”的论述,字字饱含深情,句句心系民生,传递出深厚的为民情怀。

  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河北廊坊霸州市探索形成兴办经济实体、企业入股分红等八种增收模式,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目前已有19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西刘举人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广带领村民发展玫瑰种植,建成5300立方米冷库,村集体收入逐年攀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东王集镇兴春村,村党总支书记朱大海注册“兴春百姓”商标,使大米每斤售价提高近1元。“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朱大海说。

  政策好、人努力,增收路更宽。在河南焦作孟州市河雍街道东田丈村,鸣齐食品公司从家庭小作坊发展为拥有40多名员工的企业,并开通“锅巴原创店直播间”,2024年销售额达2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花新军表示:“我们将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产业发展。”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夹皮沟村,选调生徐闻晗借助新媒体打开销路,她拍摄的20多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50万次。她说:“全会精神激励我继续扎根基层,用好新媒体,把流量变成农户的收入。”

  新业态,新希望。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建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搭建电商平台,村民人均收入达3.7万元。到村任职选调生罗晛秋说,展望“十五五”,村里将继续办好电商平台,让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种植户陶方正在百花菜基地忙碌着。这些“长在树上的菜”为他家一年增收6000多元。村党委书记何紫云介绍,全村有500多户村民种植百花菜。“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要让一菜引得百花开,带村民稳定增收”。

  奋进“十五五”,阔步振兴路。政策精准发力,基层活力迸发,农民的增收路必将越走越宽,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乡村生活不比城里差

  傍晚时分,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篮球场上传来阵阵欢呼,年轻人正在激烈角逐。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华介绍,村里现有5个塑胶篮球场、3个踩鼓场、200米风雨长廊,还有新能源车充电桩。“村民都说,现在农村住着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他表示,“十五五”期间,村里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更舒适舒心。

  “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乡村宜居图景,正逐步照进现实。今天的乡村,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面子”,更有令人安心舒适的“里子”。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灵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永奇说:“‘十四五’期间村里变化巨大,展望‘十五五’我们信心更足。我将带领乡亲们继续打造好乡村振兴示范村,把灵岩村建成村民向往的幸福家园。”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让乡村归宿感更强。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西昌村的养老食堂成了村里最温暖的地方。中午时分,66岁的侯大爷慢悠悠地踱进食堂,看着软和的红烧肉和烧茄子,满意地点点头。食堂不仅供应餐食,还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环通中心小学学生李绍奇放学常来这里,吃饭有人做,做作业有人辅导。西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荣表示, 将对照“十五五”目标,进一步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许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南燕竹镇梯次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南燕竹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贾永珍说,今后五年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抬头是画、入目即景。

  这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踏实与满足,正是和美乡村的动人底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建成自治区美丽宜居村610个,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阿亚村,幼儿园里书声琅琅,人畜分离点让村巷洁净如新。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坚持以艺术之手描绘乡村,文化地标集群式崛起……

  从边疆群山到江南水乡,一个个村庄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广大农民也在这股时代浪潮中奋力奔跑,共同描绘着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丽画卷。

  本报记者 周妍 马燕 刘琼 尹丹丹 刘凤双

  倪怀成 周晶 朱秀霞 周静文

  通讯员 周一桐 莫凡毅 叶英青 贺起帅 范兴权 邰芸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