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老种子”,绽放新光彩
2025-11-07 17:27: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11月3日,贵州省榕江县仁里水族乡太元村的碾米房里机声隆隆,一粒粒饱满的彩色大米脱壳而出。

  太元村原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卓林,是“七彩古稻”品牌的守护者。这位朴实的庄稼汉,抓住关键机遇,将传统的“七彩古稻”推向了广阔市场。

  “亲戚朋友都改种高产新品种了,我还是舍不得。”杨卓林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味道、颜色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不能让它在咱这代人手里断了。”当时,他只种几亩地,除了自家吃,多半送给亲戚朋友。规模小、产量少,也不好卖。

  转机发生在2016年。短视频刚刚兴起,杨卓林试着把田间耕作的片段发到网上。“真没想到,第一个视频发出去,手机就响个不停,好多网友问我这彩色的米是真的吗,怎么卖?”

  正是这次“被看见”,“七彩古稻”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2018年太元村原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能靠老种子过上好日子,那才叫真本事。”杨卓林道出了成立合作社的初心。

  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种植技术,带着周边六个乡镇的农户一起干。当年,“七彩古稻”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年收益突破百万元。

  2023年“贵州村超”的火爆出圈,为“七彩古稻”品牌化发展打开了新天地。合作社迅速推出定制礼盒、七彩粽子等系列产品,粽子成了当年端午爆款,买了4万多元。“粽子煮出来是七彩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杨卓林说。

  连片的七彩稻浪迎风摇曳,还吸引了大批游客。这份独特的农耕景观与侗族斗牛、定龙湾天亮文化同频共振,带动了村民增收。“加工坊里天天有活干,田间地头到处是游客,让我们觉得传统种植大有希望。”杨卓林高兴地说。

  吴紫微 杨港 黄透渊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