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1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白河镇遭遇罕见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的瓦房村,成为此次灾害的重灾区。危急时刻,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驻瓦房村第一书记王冰,带领党员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红色防线”。
驻在平常,赢在预防。王冰深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驻村前期,他深入走访调研,发现年久失修的河道是重大安全隐患。他迅速对接水利部门,聘请专业团队论证方案。同时,他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突击队,300多人历经30天奋战,抢主汛期前完成了近3公里河道护堤工程。这道提前筑牢的防线,显著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为保护村民生命安全赢得了先机。
6月30日傍晚至深夜,暴雨倾盆而下。王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坚守岗位,紧盯河道水位。当河道水位突破警戒线,他果断吹响抗洪救灾的“警报”。随后,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组成应急先锋队,顶风冒雨逐户敲门排查。队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优先转移老人和孩子。在这场与洪峰的“生死竞速”中,王冰带领队伍成功转移安置群众110户307人。
洪峰退去,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房屋被冲毁,支柱产业香菇和刚起色的蜂蜜产业遭受重创,村民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安置点没水没电,不能洗澡也没有热饭,受灾群众情绪陷入低谷。王冰及时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主动承担起安抚群众情绪的重任。他穿梭在安置点各个角落,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紧紧握住因失去财产而悲痛不已的村民的手:“乡亲们别怕!咱们一定能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信心需要行动支撑,困境需要实干破局。7月2日,王冰率先响应镇党委号召,个人筹资捐款2万元,采购蜂蜜水、矿泉水等应急物资;7月3日,他又购买1万多元方便面,保障滞留群众的吃饭问题;7月4日,联合嵩县其余6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再捐2.5万元,随后向救灾指挥部捐赠两台空调……这些努力,改善了受灾群众的生活条件,也帮助大家重拾信心。
灾情稍缓,重建迫在眉睫。王冰带领队伍日夜奋战,动员村中退役军人加入灾后重建先锋队。大家白天顶烈日,清淤泥、疏沟渠、查损毁;夜晚挑灯夜战,研方案、绘蓝图,协助镇政府全力抢通损毁道路26公里。
通讯中断是救灾最大障碍,王冰向“娘家”——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党委汇报灾情,并请求支援。在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党委协调下,其下属企业中天高科调派无人机空中巡查,精准评估全域灾情、监测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该集团项目公司支援卫星电话,对下步道路规划与修复给予支持。在王冰的有力组织下,瓦房村干群同心投入重建家园,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嵩县多位驻村第一书记给瓦房村捐赠物资。(嵩县县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