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落实 话振兴 | 乡村振兴“活水”来——看河南宜阳如何用“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2023-09-08 10:1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李慧;尹丹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扫码看视频

  9月4日下午,全国“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集中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采访锦屏镇杏花村、董王庄乡乔庄村、莲庄镇莲庄村等地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探究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记者步入锦屏镇杏花村村史馆,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村名的由来:杏花村原名山邸村、山底村,因距离洛阳老城四十五里,春季时节满山杏花烂漫,古时便有“四十五里杏花村”的美名。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1年6月,村子正式更名为“杏花村”。

  “自从更名后,杏花村越来越美,也越来越旺。”村书记周京伟打趣说,好名字给杏花村带来了名气和人气。可要真正说起兴旺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得益于强有力的村党支部。作为河南省“五星”支部,杏花村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给乡村振兴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对此,村民李小勤最有发言权。趁着儿子结婚装修,李小勤将院里的旱厕改为室内水冲式厕所,配套安装了热水器、洗衣机,随时能洗上热水澡。“现在俺村比城里住着还舒坦咧!”李小勤笑着说,“村子变干净了,不仅孩子们愿意回来,游客也越来越多,特别到了节假日,村里的农家乐、餐厅一位难求!”

  在莲庄镇莲庄村,记者看到,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经过管网排到污水处理站。据莲庄镇镇长韩哲介绍,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为了确保设施正常运营,宜阳县城乡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的员工每日都会到站里巡检,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修理。“莲庄村污水处理站解决了周边5个村及七彩童话动物园的污水处理问题。村庄环境变美了,动物园里没了异味,游客比过去多,到动物园务工的村民也有200多人。”韩哲说道。

  作为一项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建不易。以杏花村为例,供水系统建设花费110万元,排水系统花费220万元,一个村加起来就需要投入300多万元。宜阳县有353个行政村,钱从哪里来?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宜阳县创新实施“政府主导、债贷融合”的投融资模式,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对接政策性贷款、争取专项债券资金“三条渠道”,累计申请18.36亿元,一举解决了资金难题。

  管更难。宜阳县副县长李建芳告诉记者,依托现有的18座规模化供水设施、1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68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全县建立了视频监控、管网监测、中控调度等系统,打造了从供水到排水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体系。在总控室的大屏幕上,轻轻点击鼠标,全县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运维情况便一目了然。

  建得好、管到位、可持续,供排一体的“活水”不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还把宜阳各个村浇灌得愈发美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花卉争相开放,“招呼”着八方游客前来赏玩。

  这个暑假,杏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消费。立足美丽环境优势,杏花村先后建成窑洞民宿、光伏发电站、樱桃采摘园等产业项目,还与浙江联众集团、中铁十局等公司合作,新谋划了酒香商业街、绿皮火车餐厅、露营基地等项目,打造了集酒旅文化、近郊乡村文化、窑洞特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业态,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20万元。

  好环境孕育了好“钱景”。再来看董王庄乡乔庄村,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里开满花。借助供排水一体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乔庄村趁势而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一方面发展艾草产业,全村258户村民种植艾草500多亩,打造60余种艾草产品;另一方面聚焦三产,打造艾情谷漂流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目前,宜阳县新建改造规模化供水设施12个,新改建供水管网1516.6公里,集中供水率达96.6%。铺设污水管网1303.18公里,实现污水收集全覆盖。”李建芳表示,通过供排水一体化“小切口”,宜阳县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聚焦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技能培训四大板块,有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全面构建富民产业新格局、乡村建设新范式、乡村治理新样板。

  夕阳西下,晚霞尽染乡村,得益于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宜阳县的乡村环境美如画,乡村振兴“活水”来。

  本报记者 李慧 尹丹丹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