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大地流彩·和美乡村”2025年“草原村排”业余排球大奖赛总决赛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顺利举行。赛场上灯火通明,球员们配合默契,腾跃、扣杀;看台上,观众的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59岁的牧民马·呼格吉拉图是“草原村排”发起人之一。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看排球比赛。“后来,家里收入增多了,生活条件好了,空闲时间多了,我藏在心底的那个排球梦,就再次被唤醒了。”2018年,在马·呼格吉拉图所在的昂素镇,牧民们组建起4支排球队,大家自发举办了第一届“团结杯”排球比赛,形成了如今“草原村排”的雏形。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将“草原村排”精心培育成加强基层治理、服务农牧民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品牌。旗委牵头成立村排办,作为统筹赛事组织、场地建设、活动推广的“总指挥部”;组织部门充分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组织体系;镇村党组织通过“集体投资+自筹资金”等模式,推进排球场地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旗建设室外排球场77处、室内排球馆7处。这些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场地,成为延伸党组织服务、凝聚群众的坚实纽带。
白天务农、晚上打球已成为农牧民的新风尚。依托完善的场地设施,旗村排办及各镇村党组织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排球赛事。年均举办“青少年赛”“老年赛”“夫妻赛”“邻居赛”以及“超级星期六”等主题的全民健身排球比赛超过400场。
总决赛现场,来自上海的排球爱好者宋达说:“我觉得‘草原村排’给了许多普通排球爱好者一个展示平台。我希望这个赛事能越办越红火,以后有更多人在比赛场上试一试。”
中国女排原主教练郎平也是观众席上的一员。“去年我第一次来参加咱们‘草原村排’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住了。”郎平说,在这里,自己感受到了农牧民朋友在打排球时散发出的开心、快乐和激情。“你能看到大家有发自心底的对排球的喜欢、热爱。”
赛场内热火朝天,赛场外烟火气弥漫。各级赛事汇聚了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省份的人流,为本地农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和销售平台。
各镇党委牵头整合奶食品、牛羊肉等特产资源,推广“百村百味 前旗优礼”消费帮扶品牌,打造“城川诚礼”“印象昂素”等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本土产品免费使用,统一包装标准与品质管控,推动农特产品从分散经营向品牌化升级。
今年“村排”活动举办期间,鄂托克前旗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200万元,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旅+体育”发展之路。 樊苏文 曹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