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我来到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大石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干部们热情亲切,一声声“小解”让我倍感温暖,可当我看到他们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庞、因常年劳作而粗糙的双手,再望向村里陌生的田园风光与生活场景,心中不禁泛起疑惑,像我这样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基层干部,究竟能为这片土地、这里的村民做些什么?这份焦虑,也成了我探寻基层工作方向的起点。
“小解,跟我们一起到村里走走!”到村没几天,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便喊上我一道走访。他们一边带我熟悉村里的情况,一边毫无保留地分享基层工作的经验——怎么与群众拉近距离、如何倾听群众的心声、怎样切实为村民服务。
起初,我走进群众家有些拘谨,不知如何开口交流,只能默默观察。看着村干部们与群众唠家常时自然亲切的模样,看着他们为群众排忧解难时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渐渐学会了沟通的技巧。
今年8月,台风“剑鱼”来袭。台风来临前的几小时,天空仍透着晴朗,偶有微风拂过,我跟着村书记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通知“五停一关”时,还曾悄悄忐忑: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有人觉得我们“小题大做”?但随着我们一家家敲门、一遍遍耐心叮嘱,顾虑渐渐消散——群众们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响应。这份信任,来自平日里我们踏遍街巷的走访、办好每件小事的积累,而此刻,它也成了我们抗击台风的底气。
傍晚时分,乌云压城、狂风卷地、暴雨倾盆,我在村委会负责集中安置村民的生活与安全,村书记带领其他党员干部忙着巡查村庄、清理大道障碍,为应急救援预留通道。天刚亮时,看到他们浑身湿透、满眼血丝地回来,负责留守的我们主动接过他们手中的铁锹、电锯等工具,继续清理断枝、石块。
这场“战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联结,从风雨未至时的“提前守护”,到狂风暴雨中的“接力担当”,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与群众的信任紧密相连。
帮助村里一位阿姐的事情,更是践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为村民服务的初心。曾经,阿姐家生活还算不错,可自从儿子被确诊为智力低下、认定为一级残疾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孩子五岁多仍无法清晰说话,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必须由家长陪同才能上特殊教育班。为照顾孩子,阿姐和丈夫不得不辞去原来稳定的工作,回到镇里打零工维持生计。
幸运的是,县里有一项暖心政策——对7岁前特殊教育阶段的孩子给予学费全额补贴,为她家减轻了一部分负担,但夫妻俩因要轮流照顾孩子,无法长时间工作,家庭收入大幅下降,生活依旧拮据。
我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立刻启动纳入监测对象研判程序。我也积极协助联系县里的相关部门,一次次上门走访核实情况,与工作人员一同分析阿姐的困难,制定帮扶方案。经过研判和审核,阿姐家最终成功纳入监测帮扶范围,生活得到一定保障。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基层工作中的每一次真诚、精准的帮扶,都能为困境中的群众带来温暖与希望。这份真诚,正是基层工作的意义所在。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温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办好每一件小事中,践行一名基层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解柏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