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防汛抢险的紧要关头,一个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挺立前沿、向险而行,广大党员干部冲峰在前、勇挑重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在汹涌的洪水和泥石流面前,筑起了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堤坝。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紧急之时一呼百应,靠的是日常工作中久久为功的扎实积累:持续夯实组织建设根基,不断凝聚民心民力,主动靠前化解急难愁盼。功夫下在平时,战斗赢在当下——防汛抢险中广大基层党组织的突出表现,彰显了我们党组织体系的强大战斗力,更印证了我们党执政根基的坚实稳固和磅礴力量的不竭之源。
防在未然,严密体系筑牢“防汛堤”
7月25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东坡村遭遇暴雨袭击,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把群众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几天之后,村内道路恢复畅通,受损房屋有序修缮,田间积水快速排空。村民都说,东坡村能从容应对洪水袭击,快速恢复生产生活,得益于村里平时注重防汛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徐瑞抓得紧。
东坡村地处大青山深处,高山林立,沟壑纵横,每逢雨季,防汛是重中之重。202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每年汛期来临前,徐瑞都主持召开专题防汛工作会议,研究制定详细防汛作战图,划定责任片区并明确村干部、党员和小组长的包保职责及区域。村里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和村干部带班制度,要求所有防汛人员熟悉预案、熟悉地形、熟悉群众,确保指挥调度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
同样从容应对的,还有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陈栅子镇南山根村。面对历史罕见的洪灾,该村340户880名群众在3小时内全部安全转移。
“奇迹”的背后,是村党支部始终将“防”字摆在首位的持续努力。他们建立“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组、党员包户”的管理机制,构建起“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网格保障、统筹推进”的基层治理体系。每年汛期,村党支部书记段志朋带领村干部提前修订防汛预案、清点防汛物资、组织开展防汛演练,全面提升防汛应急能力。
在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燕门乡,前期扎实的应急演练和明确的责任分工,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底,强降雨导致多条河流水位大幅上涨,乡党委果断启动预案,按照预定路线和分工,安全转移240户908名群众,牢牢守住“零伤亡”底线。
功在日常,办好实事凝结“鱼水情”
平时关注群众急难愁盼,基层党组织受拥护有威信,关键时刻才能一呼百应。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在今年防汛中不幸被洪水冲走,因公殉职。回首尹春燕7年书记生涯,她始终将村民福祉放在首位。她多方奔走成功争取到资金,为村里打下一口400米深井,彻底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题;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她试点养蜂项目,两年多时间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尹春燕是众多村党组织书记勤政为民的一个缩影。走进每一个在防汛抢险中挺身而出的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日常,人们都能发现他们时时处处想着村集体利益,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以前卖菜只能拉到外面卖,半夜起来剁菜,天不亮就得出发,现在家门口就能卖菜,太方便了!”8月上旬,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菜农李师傅在村里的高原夏菜交易中心,看着手机上打过来的菜款,脸上满是笑容。这处让村民赞不绝口的交易中心,是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积极争取建成的“民心工程”。上庄村2700多亩高原夏菜是村民的“钱袋子”,但村民卖菜需往返20多公里。陈万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今年7月,总投资203万元的上庄村高原夏菜交易中心建成投入运营。
陈万凯说:“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的工作目标。”这句话也道出了众多村党组织书记的心声。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曾是贫困村,张秀峰担任村书记后,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起了酒坊,建设了果蔬大棚等集体经济项目,打造“集东百安”农产品品牌,村集体年创收100余万元,脱贫户户均增收3200元。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富家庄村,村内每逢下雨都会引发内涝,困扰群众多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富胜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投入6万余元,重新挖设排水沟、建新桥,彻底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是村庄的领路人,也是村民的贴心人。“舍生忘死的‘急先锋’”,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万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长意,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村里的“鸡毛蒜皮”当作“上心事”。一场突发性脑溢血让55岁的村民李和成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几乎断了经济来源,江长意迅速组织村组干部“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让这个陷入绝望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强基固本,组织有力练就“必胜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之所以在危急关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关键在于平时持续夯实的组织基础和队伍建设。
在灾后重建中,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下营村30岁党员李梦梅家中一片狼藉,但得知村委会缺人手时,她放下家里的活去支援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张卫平说,每次预警启动后,青年党员都会主动请缨,参与值班和河道巡查,这得益于村党总支长期注重培育年轻党员,定期组织学习交流。2021年以来,下营村党总支共发展青年党员8人、积极分子18名,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筑牢思想根基。
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小坝村的变化,是组织蜕变的生动体现。2023年杨冰就任村党总支书记时,该组织还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他用1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70名党员和400多户普通群众,牵头建立常态化谈心机制,将每周三固定为班子联络日,共同研究重点工作和困难问题。杨冰特别注重在一线工作中锤炼队伍。在耕地流出整改工作中,他带领党员干部连续奋战45天,恢复耕地230亩,工作跃居全县前列。去年6月,小坝村党总支荣获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长冲村,过去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党员参与村庄事务积极性不高,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较低。刘圣海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村民居住分布和产业发展情况划分4个党小组,选派责任心强、威望高的党员担任组长,选拔有能力、有担当、有干劲的年轻党员进入支部班子,对村庄事务实现精细化管理。一系列举措使得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这也为长冲村在今夏防汛抢险中从容应对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车婧 许露露 周晶 倪怀成 华贤东 尹丹丹 林华维
通讯员 段勇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