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从哪里来”
2025-07-21 18: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李佩倢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山西省沁县牛寺乡牛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到村任职即将结束,回看这两年,心中充满感激,上级的关照,战友的情谊,村民的爱护,都弥足珍贵。

  去年春节前夕,我同村干部和工作队一起去慰问因不慎摔倒需长期卧床的困难老党员梁来明,70多岁的梁爷爷不顾劝阻,强撑着拐杖下地,送我们出门。我转身离开时,看见雪花落在他稀疏的白发上,他的眼中有泪。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却让一个身处不幸的老人如此感动,我鼻子也发酸了。基层工作的刻度,不在考核表的数据栏,而在老百姓的口碑。

  在监测户张树峰家走访,他说治疗脑出血的药物“波立维”,以前一盒100多元,一个月得吃5盒,如今这种药大幅降价,一盒不到20元。在牛寺乡中心小学,我发现食堂厨房窗明几净,置物架上有序摆放着牛奶和坚果,墙上贴着每周餐单,尽管这个乡村学校现在只剩不到10个学生,但营养膳食计划的执行却丝毫没有打折扣。

  实践中,我磨炼着服务群众的本领。看着交通补贴、稳岗补助、产业奖补、煤改电、雨露计划等各项惠民政策经我手落实,成就感随之而来。协助完成村委会主任届中补选,看着唱票黑板上大小不一的“正”字,我忽然明白那就是基层民主的具象形态。参与“三年行动”调研摸排,我全面了解了村里人才队伍现状和发展需求。参与“千万工程”提档升级,在村民代表讨论会上逐条记录意见建议,和大家反复推敲PPT和实施方案。山火预警响起,松涛声中的巡山脚步又教会我另一种丈量。

  去年9月,我得以有机会作为翻译志愿者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沁州黄案例现场会。站在沁州黄试验田基地,我与中科院专家团队及30多位亚太国家代表穿梭在田垄,用语言编织起跨文化交流的经纬。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从许多不适应到诸多舍不得,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宝贵的基层经历,时刻提醒自己从哪里来、该向哪里去。

  李佩倢

李佩倢(右二)走访农户。(牛寺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