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里的机遇与担当
2023-02-17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街道的农业大棚内,当地村民在为樱桃疏花。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的青菜头进入收获期,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渠道。

  福州市永泰县长庆镇福斗村近三千亩高山生态果园迎来丰收季。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发布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擘画了新一年“三农”工作的路线图,也是一份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

  广袤乡村,万物春生。各地乡村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闯”的意识,迎春开跑,实干开局,抢抓新机遇、彰显新担当。

  “拼”的精神,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成都平原,平畴沃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干部群众正忙着春耕备耕。干活休息的间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给大家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村民们对“种粮”的部分,听得最认真,“我们是种粮大村,事关粮食丰产,容不得半点马虎。”

  永丰村围绕粮食稳产,在田地里写好“精细文章”:耕地质量监测站对地情、肥情等实施24小时监测,依托大数据制定用肥用水方案。农机合作社备齐了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确保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操作。而作为四川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今年村里还将集中栽种优质稻种80余个,为眉山及周边地区乡村培育、推广优质新粮种,携手种好“中国粮”。“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李雪平对种粮各环节负责人再三交代。

  渤海湾南岸,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曾是“满眼盐碱地,只长野草不长粮”。近年来,当地以青阜村为中心,成立青阜农业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流转、托管、改造盐碱地10.2万亩,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青阜路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青阜片区将继续坚持粮食生产为核心,让更多的盐碱滩变成‘吨粮田’。”青阜社区党委书记李伟伉信心满满。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对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乃林镇的干部群众来说,眼下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地膜离田4万亩和高强度地膜应用2.5万亩。“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保护农田土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也促进多种粮、种好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乃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仲军侃侃而谈。

  在“鱼米之乡”江苏,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是个种粮明星村。“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新科技铸就农业新实力,全力以赴抓好稳产保供的头等大事。”金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仲良说话句句不离“种粮”:整合多方资源,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农业单产水平,主动对接市场订单,持续打响“阳山荡大米”品牌……

  “实”的干劲,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之一进行强调部署。

  这两天,青海省曲麻莱县巴干乡,风雪过后,终于放晴。代曲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巴丁赶不及冰雪消融,踏着残雪挨家挨户去看牦牛。牦牛养殖是村里的“头部项目”,但多年来各家各户分散养殖,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要防返贫,得形成大产业、创造大就业。为此,巴干乡采取“支部+合作社+牧户”发展模式,打造集良种繁育基地、高效养殖基地、花色牦牛回收基地、有机饲草料种植基地于一体的特色大产业。目前仅代曲村就已整合18.41万亩草场、900头牛、1500只羊和113.25万元资金。

  在陕西省安康市洞河镇楸园村,村民老胡和妻子身患重症无法务工,生活一时陷入困境。当地防返贫快速发现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被“激活”,镇、村两级很快拿出帮扶“套餐”,为其办理低保和临时救助,辅导养猪和茶叶种植,提供产业补助。洞河镇的这套“防返贫”机制对因病、因残、遭受意外灾害变故等重点人群定期开展走访,严格按照监测程序纳入监测体系,落实劳务输出、产业扶持、技能培训、金融服务、社会兜底等综合性帮扶措施,守牢防返贫底线。

  努力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关键还得靠产业。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区,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土地流转、养殖及劳务输出。新的一年,该区将投资1900万元,在红寺堡镇同原村、大河乡龙源村、新庄集乡沙草墩村实施日光温室项目建设。连日来,经过同原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宝文努力的宣讲,村民们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发展以温室种植为主导的特色高效农业,产出好品质、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

  “这是一种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一斤能卖60元!”在江西省井冈山市拿山镇江边草莓种植基地里,记者品尝到了一种白色草莓,分外香甜。这个基地是拿山镇党建产业联盟的“8块拼图之一”。镇长许会勇介绍,拿山镇以党组织为纽带,按照业缘相关、地缘相近、趣缘相投的原则,遴选出8个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打造“党建+产业联盟示范带”,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产业集群,带动全镇10个村的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

  “闯”的意识,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走进安徽省歙县桂林镇江村,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沿着村道前行,一口方塘映入眼帘。“建设和美乡村,江村始终想在前、做在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立华指着方塘介绍说,这口方塘废弃多年,淤泥沉积。江村投入50余万元清淤,一半种荷花,一半养鱼,沿线种上桃花,串联成一条高品质的环塘景观带。

  “我们还整合资金,把通村道路整治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修建停车场,现在,来江村旅游的大巴、小汽车一辆接一辆呢!”黄立华兴奋不已。

  西藏隆子县斗玉乡斗玉村的荣誉一长串: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驻村第一书记王海峰告诉记者,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斗玉村开列“任务清单”:依托8.8万亩林地和珞巴族纳、姆热、巴依等部落文化优势,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精品旅游。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计划投入100万元,实施5000亩森林“抚育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守边有动力、发展有支撑。

  “刚过去不久的兔年元宵,我们街道的上海村举办首届‘民间文化节’,累计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和美乡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广东省陆丰市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洪锦宗说。碧海、蓝天、阳光、沙滩……小渔村变身“网红村”。下一步,上海村将加大“谷乡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带上海段建设力度,打造高品质旅游样板,成为投资兴业“大宝地”、宜居宜业“大福地”。

  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把“规划图”变“实景图”……壮丽神州大地上,许许多多忙碌的身影,在为“乡村美丽文章”写下生动注脚,为乡村之歌注入基层“最强音”。

  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党工委书记皮荣刚介绍说,昌州街道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持续提升“强产业、强生态、强治理”,完善长效常态整治工作机制,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泓宇是一名新入职的选调生。他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年度小目标”:协助村“两委”规划村庄风貌,加强乡村廊道、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日间照料、探访关爱等公共服务水平,用行动放飞青春梦想,让村庄美起来,也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增先表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组织引领不可缺位。淮阳区将“多轮驱动”,把产业振兴明确为“书记工程”,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指标;推动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推动多点、多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继续实施“招才引智”等活动,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撸起袖子加油干,更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本报记者 聂伟 车婧 朱秀霞 周静文 许露露 林华维 倪怀成 周妍 倪敏 李慧 华贤东 刘凤双

  本报通讯员 胡梦瑶 黄亮 吕振洋 李佳瑶 孙景山 贺岩 潘雪丽 付留兵 莫晓雪 李万军

  (本版配图新华社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