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观察 | 洪江村的“三变”
2022-07-15 17: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你们知道咱们布依族布里的密码吗?”7月5日,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国际智慧教育与当代数字艺术展”现场,常驻洪江村的艺术家魏丽荣在给放暑假的孩子们上美育课,这节课的名字为《布衣-布依》。窗外,绿风摇夏,花香沁鼻。

  108名国内外艺术家精心设计、翻修的老房子一栋栋挂在山间,游客在充满乡愁的漂亮房子外留影。远处,建设中的民宿酒店的外墙脚手架,在阳光中闪闪发光。

  很难想象,2016年前洪江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洪江村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空心村变身国际艺术村的奇迹。

  废旧房变身文创房

  沿着通村路走进洪江村,溪水绵延于田间地头,四周青山逶迤相伴,一幢幢老房换上了清爽亮丽的新装。

  过去,洪江村有布依族特有的干栏式建筑,上为民居、下圈牛羊,承载着村民世代相传的生活符号,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派驻洪江村第一书记马丽华引入艺术家,激活破旧失修的老房,洪江村由此走上了一条“唤醒山水,老屋激活,打造艺术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

  驻村工作队结合荔波县民宿改造政策,吸引来自美国、西班牙、瑞士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洪江,对老房进行艺术化改造。村里废旧房出租给艺术家,艺术家将各种文化符号还原在砖瓦木料、丹漆粉涂之上,彰显在品墙方砖、花鸟人物的故事之中,使废旧房变成了艺术家的文创房。

  “我们都有很深的乡村情怀,看到那些破败不堪的老房,打心底觉得可惜,不想让传统文化随时间推移而渐渐消失。”艺术家奉家丽来到洪江村后,用30万元“认养”了一栋老房,改造成自己的艺术空间。著名导演刘小宁、西班牙设计师马一洛和北京艺术家李卫明、李玉兰、丛俊海、黄益明等国内外数百名艺术家,也到访洪江村,开展文艺创作。

  画家李向明是第一批从北京迁居到洪江村的艺术家,这是他步入花甲之年后的一次抉择。“洪江村的自然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成片坍塌的干栏式民居,契合了我近年来使用废弃物创造作品的心境,我于是坚定地来了。”

  艺术家们一方面带来了外地文化,一方面传承弘扬布依族文化。对布依族布艺文化,从棉花、纺纱、浆线、织布、扎染等环节全面挖掘;对干栏式建筑,从挑、架、叠、透的榫卯结构进行全面梳理,发掘文化符号,保护传统文化。

  截至目前,洪江村已经吸引了108名国内外艺术家入驻开展艺术创作,涉及艺术评论、绘画、诗歌、雕塑、编剧、导演、音乐等领域,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诗意栖居的网红村,赢得了“北有宋庄,南有洪江”的美誉。

  闲置地变身生财地

  2020年9月,荔波县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并率先在朝阳镇洪江村开展试点。洪江村全村共有闲置宅基地、废弃空闲地304亩,老旧房122栋。村“两委”广泛动员群众,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回收,老旧房价格由群众、村“两委”和艺术家共同商定。三方达成一致后由村“两委”与群众、村“两委”与艺术家分别签订合同,老旧房交易的收益全部返还给群众。

  村“两委”将回收的土地挂在县交易中心官网上,对土地使用权进行竞拍转让,土地竞拍价为每亩7万元。目前,洪江村已转让给艺术家41宗老旧房。村民老莫自愿退出老宅基地后,获得补偿金34475元。村民老覃自愿退出老宅基地后,获得补偿金10280元。

  艺术家对老房进行艺术活化装修,这为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据此,洪江村“两委”专门组建4支村民务工队,大工每天220元,小工每天120元,务工队平均每月每人务工收入5000元。

  “艺术家来了,我们有活干,村里也变漂亮了。”48岁的罗昌平是老屋修复队一员,已参与修复30多栋老屋。村民莫应馏有木工手艺,成了艺术家装修房屋的技术工,一个月能拿4000多块钱。村民莫锦芬的废旧房原本打算拆掉,被来自杭州的艺术家租了下来,对方又以每月1800元聘请她照看房子。这几年,每年有1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就业,参与老房修复、农业产业、艺术服务,实现创收。

  洪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开科2019年带头创业,建起了有21间客房的“醉茵山居”,大受游客欢迎。“平常订房要提前预约,节假日更是爆满。”

  此外,洪江村采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方式运营,统一调配农户床位用于旅游接待,统一派工给艺术家建房、县农投公司等,按标准收取派工服务费,村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11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万元。

  善于把好思路变成好出路

  就洪江村的蝶变,记者采访了当地组织部门、改革办等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党建与“三农”专家。他们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乡村要发展,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避免同质化竞争。洪江村的发展实践说明,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等优势打造艺术村落,不仅让原生村落民族文化得以弘扬,也让外地艺术家与本地村民和谐共处,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艺术家对村民生活的影响不仅有收入,还有观念。比如画家、足球教练李慧熙、策展人徐涛在村里成立了儿童足球队,帮助儿童训练足球技能,带他们外出参加比赛,孩子们从过去拒绝与外人交流,变成了现在看到外地人主动问好。

  同时,要突出培育业态,内外联动。运用文化、艺术等手段提升传统村落,必须深挖创意,才能培育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动能。比如,不定期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文化沙龙、艺术展览、教育培训、文创设计等活动。再比如,利用艺术资源促进研学发展,艺术家就是讲师,艺术家工作室就是课堂。洪江村的变化,也促使外出务工的本村青年返乡创业,目前成功创业的已有30多人。在村里开淘宝店的大学毕业生韦永俊返乡后,还竞选上了村委会副主任。

  此外,还要突出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洪江村在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中,坚守底线,不触红线, “敢拼敢干就成功一半”。洪江村的实践说明,把好的思路变成好的出路,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又要有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

  洪江村村史馆中,有一张图解释道:洪江,即山洪暴发、溪沟成江之意。而今,国内外艺术家的到来,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让洪江成为了一条艺术的“洪江”、群众幸福感满满的“洪江”。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