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观察 | “我在乡间有亩田”带来的启示
2022-07-22 14: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林华维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福建省公安厅机关干部在上杭县白砂镇上早康村认种的耕地上插秧。

  近日,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省公安厅机关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来到上杭县白砂镇上早康村,自愿认领了村里的抛荒地,以出资委托代耕、包干劳作等方式参与粮食生产。这在全国还是件新鲜事。

  近些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出现不少抛荒田地。今年5月,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倡议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活动,发动机关党员干部职工自愿认筹认种弃耕抛荒田地,采取带头耕种、委托农户代耕代种、共享土地收成等方式认种耕地。倡议一经发出,立即得到积极响应,一大批机关党员干部来到乡村,深入田间地头认种一块地,还拿起镰刀、锄头,与当地村民一起耕作。

  上早康村地处闽西腹地,耕地多为山地梯田。上早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程清华介绍,经调查村里有60亩抛荒地,省级机关党员干部认领的就是这些抛荒地。认领人每年每亩地交纳2900元作为代耕、包干劳作、管理等费用,费用由机关党员干部志愿捐款。上早康村今年5月专门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经济合作社,负责认领耕地作物的日常管理。程清华高兴地说,上早康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只有12万元,认领不仅盘活了抛荒地,而且村里一年将增加12万元的毛收入。

  上早康村抛荒地认种一举两得的效果,在福建乡村激发起了连锁效应,福建多地出台了更为详尽的认领模式。比如,永泰县采用了两种认领模式。一是美丽乡间种粮模式,每亩地每年收取2500到3000元,主要用于启动认筹农田的种植、养护、收成等工作,每亩耕地收获产量的50%产品归认领方。二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每年收5000元,除了用于种植外,还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以及采购鸭苗、鱼苗等,在50%粮食作物收成的基础上,另有5只稻鸭或10斤稻花鱼。所认领责任地块均安排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投保。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按时按质完成粮食作物管护工序,让认领方及时了解粮食生长、收成情况。认领方可组织前往所在村开展春耕秋收等主题活动。

  而建瓯市面向全社会的认领活动,也采取了两种认领方式。一是由村合作社向认领人收取每亩每年2500元管理费,认领人可获得认领证书和每亩地500斤的籼米;二是由村合作社向认领人收取每年500元,认领人可获得认领证书和籼米100斤。村合作社提供耕地和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服务,收成时还可根据需要提供精致的个性化定制包装。此外,一些村还以认领活动为抓手,引进农业专家团队,因地制宜培育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将稻田研学、稻田观光旅游同康养文旅产业融合。

  到农村认领一亩田,让生活在都市的机关干部多了一次了解农业、熟悉农村的机会,甚至成为化解乡愁新的打开方式。宁德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直属二大队大队长游陈婷,近日和同事在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认种了20亩地,并体验了一次插秧苗过程。游陈婷出生于农村,但工作后再也没有下田干过农活。2017年底,游陈婷被派到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农村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乡愁,像我们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市民,一直都有回归农村体验生活的愿望,但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游陈婷说,“认种一块田既让我们全面地参与到农村的生产中来,同时,委托代耕又不用担心种不好地。”

  土地抛荒,是近年来不少农村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在抛荒地复耕和机关干部助农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新形势下,如何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搭建更多这样的联络桥梁值得思考。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对机关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走入田间地头,是机关党员干部了解、熟悉“三农”的最佳方式。“我在乡间有亩田”的启示在于,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工青妇活动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开展劳动体验教育、扶农惠粮政策宣传等活动,感受农耕苦乐,协助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既是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也是让机关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农村、增进助农情感的有益尝试。这也启发乡村干部,应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创新形式,主动与城市党员干部“结对子”,搭上城乡融合发展的快速列车,更好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经历了田间劳作之后,多位接受采访的机关党员干部表示,等秋天收获时,一定要给朋友送上一袋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青山绿水、田园牧歌是现代人的乡愁,许多远离农村的都市人都有体验农业生产、亲近大自然泥土气息的愿望。如何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吸引心怀乡愁的都市人到农村参与、体验农业,这是“我在乡间有亩田”的另一个启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