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牦牛来了
2025-07-23 09:2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肖其身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7月16日,在藏东高原悠长的318国道上,2辆拉牛羊的大货经过,路上尘土飞扬。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组织部驻左贡县碧土乡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们正拉着牛羊,从江达县青泥洞乡觉拥村种畜繁育基地,一路跋山涉水,回碧土乡的牧场。

满载90头牛羊的2辆卡车穿越577公里的险峻山路,将价值32万元的优质种牛种羊带回牧场。

昌都市委组织部在左贡县碧土乡有4个驻村点,分别是沙多村、地巴村、碧土村、扎郎村。这几年,包括玉曲河上的扎拉水电站建设,当地有不少工程项目,部分村民参工参建,能获得比较好的打工收入,但是没有参与工程建设的牧民,就没有这笔收入了。

没有参工参建的大部分是纯牧民。工作队考虑,对这部分人,可以通过改善良种来增加他们的实际收入。

但是,当地牧民习惯“抓阄平分”的分配方式,如果牛羊良种被平分,那么就无助于解决群众之间的收入差问题。

抓阄在形式上是公平的,但并不等于真正的公平。工作队下决心把改善良种工作做深做细。

沙多村驻村第一书记赵俊辉说,在去江达县寻找良种之前,他们先花了2个月,走遍村庄和农户,拉家常、问冷暖、记诉求

赵俊辉的日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沙多村45户249人的详实信息。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赵俊辉如数家珍地剖析每户实情,最终一份向困难家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种畜分配方案诞生了。

这个分配方案不仅公平,还接地气,牧民们没二话,都点头同意了。

7月15日早晨出发,2辆车在路上整整开了24小时,4位第一书记都没怎么睡,“县里到乡里147公里的路太烂了,在修,经常堵车。”

第一缕晨光染红大货车的车窗,地巴村第一书记肖刚一抬头,就看到了村里干部和牧民翘首以盼的身影。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养过牦牛,这次引进良种,希望配种顺利,形成致富落地的产业。”睡眠不足,他的眼神有点朦胧。

在办公室呆着全是问题,走下去才有答案。

碧土村驻村干部对巴卓玛深有感叹地说,在西藏自治区“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号召下,他与扎郎村驻村干部石壮志沉入一线,撰写调研提纲,摸透乡村民意,也找到了符合自己村实际的振兴路径:巩固种养殖产业,抢抓水电站建设机遇。

剩下的驻村时间,他们打算结合实际、大干一场。

通讯员 肖其身


工作队将牛羊拉回了村。肖其身 摄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