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蔡水村:好风景卖上好价钱
2025-07-21 18:0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吴秋芋 龙元旭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夏日清风拂过花田,青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山野,蜿蜒的乡村公路上车辆穿梭,村口文化广场上儿童追逐嬉戏……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是贵州贵阳清镇市卫城镇蔡水村的写照。

  从单一农耕到三产融合

  蔡水村有10个村民组833户3116人,虽拥有2500多亩林地和肥沃的坝区土地,却长期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过去村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蔡水村党支部书记罗吉福坦言:“过去种田,收成看天,腰包不鼓。”

  近年来,蔡水村立足“坝区强农、林地富民”思路,探索“高粱种植—稻谷轮作—稻花鱼养殖”模式,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特色化转变。在农业种植上,引入藕尖优质品种,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建立起250亩的高标准藕尖种植基地,探索打造“藕+鱼”立体种养模式。该基地每年产出的优质藕尖,源源不断地运往贵阳等市场,不仅保障了城市的菜篮子,还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坡地资源利用上,蔡水村积极引进楠竹种植,目前,700余亩楠竹已在蔡水村的山坡上扎根生长,郁郁葱葱。

  此外,村里还建成肉鸡养殖基地,该基地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预计今年可出栏肉鸡12万羽,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和参与养殖务工,年均增收将达到3000元。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走进蔡水村沙坝组,硬化路直通农家,房前屋后花木扶疏,排水渠清澈见底。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的“后进组”。

  “治理先治根,我们以‘五治’为抓手,打响人居环境攻坚战。”罗吉福说,蔡水村积极健全完善村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规范收集、转运与处理,蔡水河沿线3公里滨河步道及景观节点已经建成。村里还建立“党员包片+村民共管”的长效机制,通过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区,带头清理卫生、调解矛盾。此外,将垃圾分类、家禽圈养等纳入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热情,让美丽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时时美”。

  村里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蔡水夜话”议事平台,每月组织村民共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大事。近3年来,通过村民议事会解决道路修缮、灌溉水渠建设等民生问题2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

  此外,蔡水村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旱改水”项目顺利落地,成功将319亩低效旱地改造为高产水田,并新增249.9亩水田指标,配套建设灌溉管网与机耕道,预计亩均产值将从原来的800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

  在解决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题上,村党支部建成2公里产业路、7公里通组硬化路,实现了10个村民小组全连通,彻底打通乡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从养在深闺到网红村落

  青山环抱、流水潺潺,千亩花田随风翻涌,诗意的田园风光成为蔡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金钥匙”。2025年,村集体依托闲置农房打造乡村旅居民宿集群,首批30户民宿5月底已对外营业。

  “我们采用‘村集体+公司+村民’的发展模式,以市场化运营思维,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并实行“721”利益分配模式,收益70%归村民、20%归公司、10%归村集体,实现资源整合、利益捆绑、风险共担、抱团发展。”罗吉福表示,这些民宿将依托垂钓、烧烤、采摘等,构建以休闲体验为主的旅居业态。村民龙启进说,他也打算将自家两层农房改造成民宿,并售卖自制的腊肉米酒。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借势贵阳贵安农村“五治”与乡村旅居建设,蔡水村计划建设亲子农场、星空露营园,顺势开发楠竹工艺品等文创,力争建成贵阳的又一个“网红村”。

  吴秋芋 龙元旭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