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提倡红白喜事“无酒成席”
2025-07-21 10: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安高 侯荣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以前办酒席,右边女人帮忙,左边男人聚酒,下午不到,喝得东倒西歪;现在转变了,酒席不上酒,男人也跟着忙起来,邻里关系更和谐。”谈起寨子里移风易俗的转变,73岁老人张志琴打心眼里喜欢。

  近年来,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营山村以“无酒成席”为切入口,探索推行“1234”工作机制,实现从“酒席必醉”到“无酒亦欢”的转变,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贯穿“1”条主线,即共商移风易俗新路径。“营山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构建起‘镇党委指导+村党支部主推+红白理事会主办+群众参与’四级联动体系,切实将移风易俗嵌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营山村党支部书记张仕杰介绍。聚焦党建引领主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员由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寨老等组成,确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

  “2022年以来,村‘两委’收集‘无酒成席’群众建议5条,理事会开展‘无酒办席’讨论5轮。”营山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张大伟说。

  理事会围绕“红白事酒席用酒利弊”征求10个村民组516户群众意见建议,聚焦“酒席饮酒造成的安全隐患”“劝酒文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等主题,组织村民代表深入讨论,通过村“两委”干部提方案、党员群众齐商议、集体研究定规矩的民主程序,形成“无酒成席”的群众共识。

  开好“2”场会议,厚植无酒成席新观念。“我们以‘小组院坝会’‘酒席现场推进会’两场会议为抓手,与群众面对面算好‘人情、经济、健康、安全’四笔账,深入推进‘无酒成席’观念入脑入心。”张大伟说。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等内容,村“两委大力提倡“省钱办好事”的务实新风。

  “在我家院坝里就开了好几次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营山村高地埂组小组长吕永进说,院坝会现场设置辩论,村民就“不上酒是否丢面子”等话题展开讨论。据统计,2022年以来,营山村共召开“小组院坝会”123场,覆盖10个村民小组766户家庭。

  与此同时,营山村还建立“红白事提前介入”机制,在掌握婚丧信息后,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上门与“主家”沟通协商,直接把“无酒成席”动员会开到酒席现场,帮助做好外地宾客解释,确保主家体面、宾客理解。

  紧盯“3”类人群,树牢示范带动新标杆。营山村紧盯党员干部、红白事“总管”、红白事“主家”三类人群示范带动,让“无酒成席”理念变成大家共同遵行的新规。

  党员干部主动践行“酒席不上酒”,以牛奶、果汁等健康饮品替代,用行动打破“无酒不体面”的旧观念。结合多数村民小组长兼任组内红白事“总管”的村情现状,由小组长统筹,凭借其在乡俗事务中的话语权,有效消除主家“不摆酒怕失礼”的顾虑,破解邻里质疑或驻足观望心态。与此同时,动员红白事“主家”积极响应,推动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文明节俭、厚养薄葬蔚然成风。近三年来,营山村共举办“无酒红白宴席”117台,“无酒办席”已成常态。

  “现在无论哪家请我去当管事,我首先说明不能用酒,用酒就不要请我。”营山村蒋家寨组小组长蒋泽才说,这种好风气必须延续下去。

  最终,村风实现了“4”个转变。张仕杰表示,第一是消费观念从攀比铺张向理性务实转变,单场宴席酒水成本平均降低450元。第二是人情文化从帮忙摸鱼向真情互助转变,以前男同志聚酒欢、女同志做帮厨,现在都尽全力帮忙,邻里关系更融洽。第三是健康安全从隐患多发向和谐稳定转变,酒驾醉驾事故零发生。第四是治理模式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自治转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通讯员 安高 侯荣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