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农村党员领岗“红”遍乡
2025-10-30 09:4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刘慧婷 李小琴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现在村里干事有带头人,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近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村民小李谈及家乡变化,语气中满是喜悦。他所说的“带头人”,正是南靖县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四领”工作机制——特别是“党员领岗”涌现出的优秀农村党员。如今,这一机制已在南靖生根发芽,悄然推动乡村面貌美丽蝶变。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座灯塔。在村党组织“四领”机制引领下,一批农村党员主动领岗、担当作为,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红色先锋”。

  从“客源愁”到“标杆立”,民宿集群闯出致富路

  “以前守着云水谣的好风景,却不知道怎么把游客留住,自家小民宿总是‘客源愁’。”梅林镇官洋村村民曾一度为民宿经营犯难,直到党员简清云的回乡,打破了村里民宿业长期存在的“低端竞争、留客难”的发展困局。

  简清云早年在外打拼,深知乡村旅游的潜力。2013年7月,他回到家乡,瞄准国家5A级景区云水谣的区位优势,创办了福建省首批国家乙级旅游民宿“花筑・澜溪美宿”。凭借独特设计与优质服务,民宿迅速打响名气,简清云也成长为全国民宿评定专家。看着自家民宿“一房难求”,简清云没有独享红利,而是牵挂起周边80余户“小打小闹”的民宿业主。“单打独斗做不大,抱团发展才能更好留住客源,发展旅游!”作为行业带头人,简清云主动牵头,组织周边民宿业主业务培训,从装修风格定位、服务流程规范到线上营销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业主资金紧张,他帮忙对接贷款;经营思路受阻,他上门出谋划策。

  在他带动下,云水谣民宿集群实现了从“零散经营”“低效供给”到“抱团发展”“中高端集群”的蜕变。如今走进云水谣,错落分布的民宿既有标准化服务品质,又有各自特色韵味,民宿业主年均收入增长显著。“党员带头干,跟着有奔头!多亏清云,我们的日子比蜜还甜!”官洋村民宿业主老简的话语里,满是感激,更道出产业振兴带来的获得感。

  花筑・澜溪美宿。(南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弯腰实干焕新家园

  奎洋镇松峰村曾有个“老大难”问题:村里的灌溉沟渠长期堆积垃圾、堵塞淤泥,一到雨季污水横流,夏天更是散发刺鼻异味,村民路过都要绕着走。

  “这沟渠不仅影响村容,还耽误农田浇水,得赶紧治!”今年8月,退休教师、老党员黄广川回到乡村后,看到这一情况,就回家扛起锄头、拎上簸箕,往沟渠边赶。阳光炙烤着大地,汗水浸透衣背,他却顾不上擦汗,一锄头一锄头挖淤泥,一捧一捧清垃圾。路过村民见此情景,纷纷驻足:“广川叔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咱年轻人哪能站着看?走,一起帮忙!”很快,村民们自带工具加入,挖淤泥、运垃圾、疏管道,冷清的沟渠边变得热闹起来。

  经过一整天集中整治,堵塞沟渠恢复畅通,清澈河水重新流淌,路面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今的松峰村,石板路整洁有序,沟渠流水潺潺,村民在村口小公园下棋聊天,孩子在路边嬉戏玩耍,昔日的“脏乱村”变身今日的“美家园”。“党员先干一步,群众就会跟着上。”黄广川的弯腰实干,不仅清了沟渠垃圾,更唤醒了村民的家园意识——乡村环境要靠大家一起守护,美好家园要靠双手共同打造。

  从“闹矛盾”到“护稳定”,贴心守护乡村安宁

  “就这棵果树,枝丫都伸到我家田里了,影响庄稼生长,必须砍了!”“这树是我家的,长在哪是我的事,凭啥让你砍?”近日,在山城镇坎仔村的田埂边,两户村民因果树枝越界争执不休,从口角之争升级到肢体冲突,邻居们上前拉劝也拦不住怒火,有村民赶紧拨通了报警电话。

  警笛声渐近,党员民警陈华刚一下车,就伸臂隔开扭打的两人,手掌稳稳按住双方肩头,“有话好好说,打架解决不了问题,伤了和气更不值!”待两人情绪平复后,陈华刚蹲在田埂上,拿卷尺量地界、翻老台账,耐心讲解土地权属政策,还主动帮忙修剪越界树枝。最终,两户村民握手言和,在调解协议上签下了名字。翻开陈华刚的调解本,99%的矛盾调解成功率格外醒目。

  除了化解邻里纠纷,守护村民财产安全也是陈华刚的心头事。每当接到反诈预警,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村民家,把电信诈骗案例揉进家常劝说。一次劝不动就去两次,直到村民认清骗局。后来,他牵头组建“村级反诈宣传队”,带着队员们拿着小喇叭走村串巷,用方言讲解反诈知识,至今已成功拦回村民被骗资金50余万元。

  “村民的‘鸡毛蒜皮’都是关乎民心的‘心头大事’。”陈华刚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用真心化解矛盾,用责任守护平安,让乡村满是安宁祥和。

  从“空落落”到“新风尚”,文化课堂温暖留守老人

  “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白天还好,晚上冷清得慌。”梅林镇梅林村的魏奶奶的话,道出了村里许多留守老人的心声。该村地处山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占比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成了老人们的“心病”。

  党员魏友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老人们的精神需求不能忽视。“得给老人们找个能聚在一起、能开心的地方!”抱着这个想法,2022年9月起,他多次对接南靖县老年大学,申请设立村级教学点;又四处奔走争取资金,配齐桌椅、音响等设备,租下村里闲置房间当教室。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梅林村的老年教学点开课了,客家山歌、舞蹈两门课程深受老人们喜爱。如今,一到清晨,老人们总喜欢来到教室,跟着老师学唱山歌,排练舞蹈,教室里满是欢声笑语。魏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每天都盼着去上课,和老姐妹们一起唱歌跳舞,再也不觉得冷清了!”

  更让老人们骄傲的是,他们排练的客家山歌《科岭来了共产党》,不仅在村里的文艺汇演中赢得满堂彩,还登上县级舞台,获得阵阵掌声。魏友和实实在在为老人们建起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家”,不仅驱散了老人们的孤寂,让冷清的乡村多了欢声笑语,也让淳朴乡风里多了份鲜活温暖的文明新风。

  从“我帮你”到“大家帮”,医者仁心织密健康网

  “阿婆血压有点高,心率也不稳,得赶紧用药!”今年9月25日,在和溪镇林中村,九旬的林阿婆突发心脏不适,家人急得团团转——村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看病远、看病难”一直是村民面临的问题。党员林振森背着药箱,沿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赶来。

  林振森是村里的老村医,从医56年来,走遍了和溪镇的各个村落,哪里有村民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给林阿婆听诊、测血压、喂药后,得知林阿婆因家庭困难为药费发愁后,他坚持不收药费,并安慰道:“先治病,别的不用管,有困难跟我说。”

  在林振森的带动下,他的女儿、女婿也先后选择从医,回到基层服务乡亲。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他影响下,村里的公益力量不断汇聚——“林中村公益医疗队”正式成立,党员、村医、热心村民纷纷加入,定期为慢性病患者监测身体指标,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体检、送药。

  “以前看病要走好几里山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拿药,多亏了林医生和医疗队!”村民刘大爷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一名党员一辈子坚守,一个家庭接力奉献,一群人跟着行动,林振森用初心温暖乡野,让乡村的健康守护线越拉越长。

  如今的南靖乡村,在“党员领岗”机制的持续带动下,群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大家主动为村里事务出谋划策,携手打造美好家园,党员领岗的“红色”力量,正让南靖乡村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党员林振森(左)上门为老人体检、送药。(南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