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松溪 乡镇党委书记挂帅“消薄培强”
2025-09-16 16: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以前最怕年终结算,村集体账上的数字单薄得让人发愁;如今还没入秋,集体账户的余额已经多了不少!”在福建省松溪县祖墩乡党委书记领办的中草药加工厂项目顺利投产后,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尚煜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位年轻“头雁”由衷感叹:“乡镇党委书记领办村集体增收项目,为村子找到了持续发展的‘造血密码’!”

  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尚煜查看灵芝长势。(松溪县委组织部供图)

  今年初,松溪县启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消薄培强”项目行动,9位乡镇(街道)“一把手”披挂上阵,深化产业振兴“五合一”链条模式,每年至少领办一个优质项目,力争3年内打造“百万强村”集群。

  精准施策,书记挂帅解难题

  面对人口外流加剧、农村劳动力减少、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现实挑战,松溪县选择主动解题破局,系统谋划并出台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消薄培强”项目行动方案,探索适应山区县情、可持续、能造血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依托全县成立的10家乡村振兴公司,各乡镇(街道)打破单村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限,通过公司化运作模式,将各村零散的土地、山林、闲置厂房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统筹调配,实现“攥指成拳”的聚合效应。在此基础上,松溪县充分发挥强村和中心村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等实行跨村联合、片区化组团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空心村、偏远村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模式,致力构建全县域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共同富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茶平乡党委书记吴振林表示,“乡镇党委书记牵头,能更好地统筹全乡资源,引入专业力量。”他领办的茶产业“五合一”全链条项目,针对全乡茶产业收益压缩、茶青品质不稳、茶山闲置等现实问题,通过乡村振兴公司统筹流转300亩闲置茶山,打造353国道茶文化景观带,积极拓展茶文旅研学、生态观光等项目,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开展专业化运营。吴振林介绍,这个项目不仅落地更快、成效更实,还成功带动了300余户农户增收。

  这一转变不仅在乡镇层面成效显著,也获得了县级层面的积极响应与系统性支撑。各县直单位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加快审批流程、跟踪项目进展与资金使用,形成全县“一盘棋”工作格局。

  消薄有道,盘活资源强根基

  在旧县乡六墩村,村党总支书记潘才正最近脚步格外轻快。旧县乡党委书记领办的六墩黄粿“五合一”全链条试点项目,将村里闲置多年的小学教学楼成功改造为研学基地宿舍楼,同时联动闽台农业融合示范基地、南坡湾葡萄基地,打造成集“研学食宿+特色课程+产品销售+就业带动”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以前这教学楼空了近10年,如今成了‘共富楼’,预计每年可接待20批次、超1500人次研学住宿,咱们薄弱村也抱上了‘金疙瘩’!”潘才正抚着新修的栏杆说。

  基础薄弱的村,缺的不只是资金,更是持续发展的路径。针对“无资产、无项目、无门路”的痛点,书记领办“消薄培强”项目注重打好“乡村振兴公司+资产盘活”组合拳,为薄弱村量身定制“轻资产、稳收益”项目,让薄弱村也能分到增收致富的“蛋糕”。

  在这一思路推动下,不少乡镇通过村庄优化整合,实现空心村、偏远高山村的联动发展、共建共赢。如渭田镇通过整建制合并原山镇村与渭田村,实施整村搬迁与土地综合整治,预计新增80亩耕地指标;溪东乡推动西洋与溪源村整合形成合力,将闲置厂房盘活为茶叶加工厂,打造“栖源半岭”红茶品牌,成功带动了村民增收和品牌提升。

  有的乡镇则将目光聚焦于存量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创新运营模式,让闲置资产焕发新生、创造价值。郑墩镇党委书记邵承通领办的项目,通过乡村振兴公司盘活了8座总占地面积达1.83万平方米的旧粮仓群,在短短4个月内成功将其改造为“1955·粮仓里”主题街区,并引入主题民宿、书咖、儿童乐园等19种新业态,使老旧粮仓焕发全新活力。9月底,所有商铺将开放营业,这里将成为周边乡镇最热闹的消费聚集地,能够有效满足近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一处处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活水,有效增强村集体自主造血功能。截至2025年9月,松溪县薄弱村数量同比减少了34个,占比35.1%。

  培强做优,多点开花谱新篇

  有一定资源禀赋优势的村庄如何“培强”?乡镇书记们果断迈出发展的大步伐,上产业、兴文旅,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对于产业发展型村庄,重点做足“特色文章”。花桥乡党委书记伊宏鸿表示:“我们立足苦笋这一特色资源,通过统一管理、科技赋能和文旅融合,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伊宏鸿的推动下,花桥乡由乡村振兴公司统一管理全乡6200亩竹林,依托“苦笋科技小院”专家团队提升种植技术与产品品质,推动竹林平均产量提高20%;携手福建夷山物产有限公司研发即食笋、多口味苦笋罐头等系列产品,相较鲜笋直接出售利益增幅翻倍。同时通过多平台推广和展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并结合招沙甲生态旅游景点、畲乡小木屋等资源,深化苦笋与畲乡民俗文化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带动农户增收约400万元。

  对于乡村运营型村庄,重塑沉睡“资产价值”。河东乡创新推行“乡村振兴公司+村集体+农户+职业经理人”联动机制,由乡村振兴统筹闲置土地盘活流转和前期平整,系统打造螺稻共生养殖基地、漂流、福文化馆等多元业态,有效激活传统古村落资源,带动周边协同发展,走出一条以乡村运营助推城乡融合的振兴新路。

  对于物业服务型村庄,着力构建“做优增量”。松源街道聚焦城郊区位优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智福牵头组织全面清查北门村内106间商铺,推动所有物业资产建档入库,实现数字化、分类别精细管理,建立“一铺一档、阳光招商”管理制度,由乡村振兴公司帮助招商引流、优化合同签订程序,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持续增长新动能。

  消薄培强不是终点,而是共同富裕的新起点,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从“一枝独秀”到“满园皆春”,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松溪县村集体经济正在发生蝶变。

  通讯员 叶荧 陈嘉辉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