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民工党员体量大、分布地域广、流动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四川一体推进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锻造先锋力量。
将全省党员信息库与农村转移劳动力数据库进行比对,准确掌握农民工党员流向分布、组织关系等情况,点对点反馈市、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流动党员党组织。在此基础上,采取扫码入群、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等方式,推动一键报到、及时纳管。结合全省党员学习“每月送”,推行订单式、卡片式、音频式教育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组织生活。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积极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利用元旦、春节等返乡时机组织冬训春训2.9万余场次,多种形式开展送学进企业、进工地等,让农民工党员来得了、听得进、用得上。强化激励关怀,大力宣传表彰优秀农民工党员,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推动学有方向、干有目标。在农民工党员集中地,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红色驿站”,重点抓好就业信息对接、普法维权救助;在流出地,利用春节节点走访慰问农民工党员家庭,常态化结对帮扶农村“三留守”人员,让农民工党员感到组织就在身边。
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坚持“一对一”盯人联系、“一人一策”制定回引措施,并结合村“两委”换届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从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择优确定优秀农民工党员,采取结对帮带、顶岗锻炼、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跟踪培养。省级层面出台党建引领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细化明确农民工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领创办项目优惠政策。大力选拔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农民工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省集体经济扶持村党组织书记中有务工经历的比例持续提高。市县组织部门牵头,充分用好春节返乡节点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讲好1堂微党课、召开1次座谈会、宣讲1场好政策,吸引农民工党员带着资源、技术、项目回乡创业就业。开展农民工党员“他乡显担当、回乡作贡献”活动,引导在流入地社区报到入列、在居住地进网入格,支持担任兼职网格员、楼栋长、“乡音调解员”等,积极参与环境整治、风险排查、纠纷调处等,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讯员 川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