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2022-02-18 09: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静文 通讯员 黄诚 陈德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1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是一个三面环水的村庄,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

  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乌蒙山区,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63.6%。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2017年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如今的化屋村,漂亮的房子、优美的环境、新兴的产业、来往的游客,无不透出蓬勃发展的活力。

  2021年2月3日,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看望脱贫后的乡亲们。总书记深情嘱托当地干部群众,“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谱新篇,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化屋村徐徐展开。

  “家门口的饭碗”端得稳当

  化屋村村民赵玉学,回忆起总书记看望他们一家时的情景,倍感温暖。当时,赵玉学指着客厅墙上的照片告诉总书记,过去就住在这个麻窝寨里,透风漏雨,没水没电。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下,现在住进了这个15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水电路都通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深情地说,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原本在外打工的赵玉学,牢记总书记嘱托,留在化屋村创业,开办农家乐,自制“竹叶黄粑”,一年下来收入近20万元。“过去在浙江温州、台州等地打工,一年也就苦个两三万。现在不仅有钱赚,每天还能照顾孩子,我一定坚持下去。”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化屋村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大力发展村集体合作社,推进特色种植养殖、旅游服务、刺绣蜡染产业,鼓励群众创业就业,让“家门口的饭碗”端得稳稳当当。

  化屋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全村284户1133人,苗族群众有275户1096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擅长苗绣,作品被誉为藏在深山里的“高级定制”。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时为苗绣产业点赞,勉励传承好、发展好。

  “继承苗绣技艺,带领群众致富。”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振兴车间负责人尤华忠说,2021年,车间接到苗族服饰订单1000多套,产值超过200万元,19人稳定就业,临时用工超过50人。目前,村里正规划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苗绣生产车间。

  除了苗绣,当地还挖掘了拦门酒、跳花坡、篝火舞、打鼓芦笙拳舞等苗族民俗,吸引了各地游客。2021年,化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93万元,是2012年的8倍。

  在乌江上经营轮渡和游船生意的尤荣利说,2021年是幸运之年,全年收入30万元,比上年增加20万元,游船投资已基本收回。此前,尤荣利为两岸居民摆渡20多年,收入一直平平,曾一度萌生退意。“现在赶上了好时候,干劲大着呢。”

  “美好的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彭艺,2021年底被评为“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她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更读懂了奋斗的价值。

  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

  化屋村口,一条大河蜿蜒而去,这里是乌江北源六冲河与南源三岔河两水汇流处,两岸悬崖险峻壮美,曾经是村里渔民打鱼的好去处。

  杨清鑫是位朴实的苗家汉子,在乌江里养鱼捕鱼多年。2018年,乌江禁渔,他转而外出打工。2021年2月,夫妻俩回到村里当上了“护河员”。“每天还是行船,只不过过去是捞鱼,现在是捞垃圾,曾经网箱养殖的河道上,现在连一片漂浮的树叶都没有。这种变化让我渐渐体会到什么叫绿色发展。”

  禁渔后,没想到旅游业走红了,每天来村的自驾车超过500辆,这让杨清鑫动起了做餐饮的心思。2021年6月,他贷款15万元,改造老屋,整治门前屋后环境,还配建了一个停车场。他的餐馆抢在春节前开业了,“村里给争取了低息贷款,差不多一年就能回本。”

  部分河段一度拉响生态“警报”的乌江,经过铁腕治污,重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美景。六冲河化屋流域水质达Ⅰ级标准。

  良好的生态,让村民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民宿“化屋印象”老板杨成菊说,她家2021年国庆节投入营业的5间客房,虽然房价不低,每间每晚388元到888元,仍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打广告,加上餐饮收入,国庆长假就赚了8万元。村民何兰开民宿好几年了,2020年收入20万元。如今,她将民宿由一层扩建到两层,还编排了苗家传统舞蹈,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目前,化屋村拥有农家乐28家、民宿19家、游船35艘。2021年,来村里饱览山川美景的游客有65万人次。

  党组织领跑乡村振兴路

  杨国习,是化屋村返村创业的大学生,他在景区经营自行车租赁,月收入超过4000元。2021年上半年的一天夜里,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在办公室加班,杨国习走进来,见面就问:“张书记,我想入党可以不?”张玉芝问杨国习为什么要入党,杨国习回答:“党支部带领大家致富的决心、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我也想成为组织的一员。”次日,杨国习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杨国习积极支持村集体合作社发展,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出资3.3万元入股合作社。受杨国习影响,村民杨清威也递交了入党申请,动员其兄长、侄儿共同出资6万元入股合作社。

  2021年,化屋村益农宜旅合作社赚了175万元,黔香连种植合作社赚了58.5万元,加上大棚蔬菜等其他产业收入,村集体总收入超过300万元。经村党支部牵头,村里成立了农家乐产业协会,统一菜品和表演流程。下一步计划成立游船协会,对“各自为战”的7家游船公司规范竞争和服务。村里还着手推进旅游步道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打造6家39间“老房子民宿”,目前项目已经开标。

  不仅如此,新仁乡在通向化屋村8.4公里的新旅游公路沿线4个村成立了联合党委,推进全域旅游开发,黔西市下派的7名乡村振兴特派员担任联合党委委员。新仁乡乡长说,联合党委成立后,将组织各村发展“长桌宴”,共建1265亩精品果林,分流化屋村“吃不下”的客流。

  感恩党的好政策,化屋村民自发编写了“十谢党恩”,刻在村委会院子里的感恩亭中。张玉芝告诉记者,他在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的电视直播中,看到了总书记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着总书记和村民在一起的合影。“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将激励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交上满意的答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