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村位于湖南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炎陵县水口镇,是湖南株洲最南端的建制镇。水口拥有非常耀眼的红色文化,而且青山绿水,风景宜人。毛泽东曾率领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七次驻扎或经过水口。毛泽东说:“支部建在连上和发展新党员都是到水口的事情。水口是个好地方,我们在那里发展了秋收起义后的第一批党员。那时,我住在一个姓江的农民家里。”(节录于《前奏》一书)。镇里的水口村,是毛泽东同志主持首次连队建党的实践地、转战井冈的决策地、军魂思想的诞生地。水口现保留有叶家祠、桥头江家、朱家祠等革命纪念地。
1984年,叶家祠列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叶家祠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第一次连队建党纪念地,以及桥头江家等革命纪念地。1927年10月14日,毛泽东来到水口,住桥头江家。在这里,他一面对部队进行政治与军事训练,一面进行调查研究。当得知南昌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果断决定进行战略分兵。毛泽东亲率部队主力于22日从水口出发,经炎陵县下村、遂川县黄坳、荆竹山,27日到达茨坪。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工作重点转移,走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秋收起义部队在向湘赣边界进军途中,接连受挫,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毛泽东深感加强连队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至关重要。在紧张的行军途中,毛泽东找战士谈心,做思想工作,挑选优秀士兵,发展为共产党员。1927年10月14日,在水口叶家祠的小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赖毅、鄢辉等6名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随即在连队建立党的支部,为实现“党指挥枪”,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军队进行了重要实践。
而村里的朱家祠则是红一团团部旧址。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水口,团部设朱家祠。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马日事变后酃县(今炎陵县)刚成立不久的中共第一个党支部──良桥支部的书记周里,听取他汇报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和党组织、农民协会在大革命失败后遭受破坏的情况,详细了解酃县驻军、挨户团等敌情。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朱家祠后,还派人到宁冈与袁文才、王佐取得联系,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因此该祠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朱家祠成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团团部旧址。游客走进去就给人一种光明感,祠堂内挂满了各种照片,还陈列着革命战争时期起义部队所穿的军装,汉阳造的步枪刺刀等。
水口村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株洲市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示范创建村”,水口村紧密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好”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特色致富奔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