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素有“木亚格杏之乡”美誉的新疆喀什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浸润在浓浓的果香中。塔什艾日克村,金黄圆润、剔透饱满的木亚格杏挂满枝头。杏园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们一起,树上采摘、树下挑拣、装车拉运,一派繁忙景象。
塔什米里克乡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独特的碱性土壤、充足的光热条件,加上高原雪山融水的滋养,孕育出肉厚皮薄、汁多味甜的木亚格杏,被誉为“杏中之王”。木亚格杏先后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村“两委”和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通过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打开销路等措施,让杏产业焕发勃勃生机,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特色增收路。
由于杏树品种老化、村民管理粗放,前些年杏子产量低,效益不高。找准症结后,工作队邀请自治区林果专家来村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按照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模式,选择优质地块打造集中连片的120亩杏产业示范园。工作队还邀请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和植保所技术团队专家,疏附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专家,开展送技术下乡。同时争取派出单位支持,每年向村民捐赠化肥17吨。通过精心栽培和精细化管理,木亚格杏亩产量由0.7吨提升到1.3吨。
木亚格杏保鲜期短,传统销售期仅一个多月,难以长途运输,每年都有大量杏子因滞销腐烂。
为突破这一困境,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建成占地26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配备清洗、破核、烘干等先进生产设备。2022年,在后盾单位支持下,新建5600平方米晾晒厂。同时,引导致富带头人阿斯姆古丽·约麦尔成立疏附县琼巴格林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采取“工作队+合作社+农户+网络销售”模式,对全村650亩木亚格杏进行统一筛选、包装与销售。
“今年我家的5亩杏子,预计产量6吨左右。杏子成熟后合作社直接收购,可以鲜果销售,也可以加工成杏脯杏干,根本不愁销路,预计今年杏子收入超过12万元。”村民巴柯·麦麦提敏高兴地说。
为延伸产业链,工作队帮助合作社注册“巴格大叔”品牌,年收购加工鲜杏、苹果、哈密瓜等各类鲜果150多吨,制作木亚格杏干、杏仁、果脯等12种系列产品。2023年,合作社荣获自治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我在合作社工作6年了,从普通工人晋升为车间骨干,月工资3500元,现在还学会了电商运营和质量管控技术。”村民帕提姑丽·喀斯穆说。
随着木亚格杏知名度越来越高,塔什艾日克村相继建成产品展示厅、晾晒场、直播室,每年举办杏花节、采摘节、赛杏会,游客纷至沓来。工作队还鼓励合作社参加喀交会、亚欧博览会、广交会,收获的订单越来越多。
此外,工作队建立“巴格大叔”旗舰店,邀请网络主播在抖音、微信、天猫等开展直播销售,让杏子搭上电商直通车,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0个省市区。同时,合作社还与北京中农、新疆西圣果业、喀什疆果果农业等企业签订了销售订单。2024年,合作社销售收入10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直接带动34名村民在合作社就业。
“我们将在做大做强杏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本土电商队伍,深挖民俗采摘旅游潜力,助力村民持续增收。”展望未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白峰信心满满。
钟燕矫
村头的杏干晾晒场。(塔什艾日克村村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