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 | 让民族产业从大山深谷走上世界舞台 村里来了彝绣“领路人”
2023-03-17 14:3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聂伟 张欣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以创意巧妙、配色大胆、设计精美闻名。

  这两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指尖艺术——彝绣产业发扬光大,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乡村振兴产业“尖兵”作用,引导楚雄彝绣跃上现代时装、挎包、围巾,先后登上“上海时装周”和“纽约时装周”,从大山深谷里走上世界舞台。

  绣品变产品

  “以前,我干农活养家糊口。驻村工作队推广彝绣以后,我安心在家里刺绣,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经济收入,我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姚安县官屯镇马游村村民罗树芳高兴地说。

  2021年以来,马游村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支持,帮助村集体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运营,建立了“楚雄彝家公社三街镇彝族刺绣基地”,吸引、带动村里200余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培训,巩固和推进彝绣产业发展,挖掘和培养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和刺绣女能人等乡土人才,使刺绣成为彝族妇女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让初级民绣品‘变身’成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刺绣等高附加值产品。”马游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常恩兴奋地说。

  马游村是楚雄州驻村干部助力彝绣“绣品变产品”的一个缩影。在全州688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该州现已拥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协会(合作社)56个,绣女5.7万人,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彝族妇女“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成为现实。

  绣场变市场

  在南华县五街镇咪黑们村委会,近日举办了一场为期15天的彝族刺绣培训班。驻村干部赵妍对刺绣很懂行,教授绣娘们盘金绣技法时介绍道,“绣制时,先将两根金线并在一起,沿着画样儿放好压平,然后开始下针,用绒线将两根金线钉在图案上……”

  咪黑们村是个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这里的彝族妇女善刺绣,银光闪闪的头饰、色彩斑斓的大围腰、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头帕……她们都信手拈来。为此,赵妍到村后,因势利导,以“党建+非遗+时尚+电商”模式,在村里创办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彝绣培训基地。

  为了改变传统彝绣产品基本只能在彝区内销售的现状,在赵妍的建议下,驻村工作队将彝绣作为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打造村级信息公开服务发展平台,建立村级电商运营中心。截至目前,已成功搭建咪黑们村电商直播间、小彝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销售渠道,培养本村电商销售人员7名,线上销售彝绣产品从2021年的2%增加到2022年的16%。

  在楚雄,如今有很多村子通过驻村工作队架设的销售平台,将彝绣销出大山。

  绣片变名片

  在永仁县,有个远近闻名的彝族赛装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里八乡的彝族群众身着自己缝制的彝绣,盛装对歌跳舞、赛装赛美。

  据2016年在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驻村的周兵回忆,当时云南省委宣传部聘请了上海民俗专家陈彪先生为顾问。“见面会谈后,我俩一拍即合,决定把赛装节办成一场云南省民族时装秀。”周兵说。

  2016年元宵节,七彩云南2016(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落户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2017年12月,“云衣彝裳”绽放上海滩;2018年11月,楚雄彝族经典音乐舞蹈服饰展演《彝乡之恋》登上首都舞台;2019年4月,楚雄彝绣特色成衣服饰亮相上海时装周;2019年9月,云南楚雄彝族特色精品时装压轴亮相纽约时装周。

  “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的赛装节我们搬到‘云上’举办,依托‘文旅云’‘七彩云’等云平台,利用5G、视频直播、H5等技术,以全媒体网络办节的方式,让彝绣特色文化通过现代时装演绎走向世界舞台。”时任直苴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松浦告诉记者,今年的赛装节将如期举办。

  作为小村传统节日走向世界的见证人之一,蒋松浦感慨道:“从乡村到城市,从北京到纽约,我们驻村工作队用了7年时间,助力推动传承千年的彝绣产业从一个乡土平台走向国际最高舞台,充分说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具有无限潜力和市场空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楚雄为彝绣投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全州年产值超500万元的彝绣企业有12户,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至2021年的2亿多元,2022年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产值达16亿元。

  眼下,楚雄正在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力,全力打造产业孵化“彝绣园”,推出精品线路“彝绣游”……努力实现“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绣坊、村村有绣娘”,努力打造全国民族刺绣的示范州和全省文化产业重要支撑区。向着这个目标,驻村干部们正带着彝族群众们努力奔跑,用小小绣花针挑起彝绣大产业。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