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清淤现场。韦俊文 摄
贵州省榕江县经受两次洪水侵袭,电力、供水和排污系统、通信、路灯等设施几乎全部损坏,城市千疮百孔,房屋受损约5000户,14.5万多人受灾,财产损失超过60亿元。
3日,榕江全城人民欢送各地前来支援的救灾队伍离开榕江。历经风雨的“村超”球场上出现了一道动人的彩虹。榕江小城挺过来了。
受灾以后,驰援的力量来自四面八方。
榕江县组织1.37万余名党员干部就地转化为500余支党员突击队,173支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抢险队、灾后重建队。
一支支“国家队”火速集结,大型排涝车轰鸣不息,通信保障车穿梭如织,只为以最快速度重燃万家灯火,重启通信网络。
兄弟县市,黔东南州内的凯里、麻江、雷山、台江、天柱、三穗、从江等地,也纷纷伸出援手,组织抢险队伍、运送救灾物资。
有太多的救灾场景令人动容。
半夜12点的榕江县忠诚镇上,“大食堂”灯火通明,为了不让救援人员饿肚子,村民们通宵达旦准备早餐。
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从新疆出发,跨越4000公里来到榕江,并在当地买了10头本地黄牛,连夜宰杀,将新鲜的牛肉送到了榕江灾区一线,在忠诚镇“大食堂”切肉帮厨。
水尾乡水盆村全村老少捐出自种的南瓜、辣椒、韭菜、豇豆、黄瓜等新鲜蔬菜以及大米。村民还凑了2000多元,买了一头150斤的黑毛猪连夜宰杀,送到全县志愿者后勤基地,保障前线伙食供应。
栽麻镇大利村党支部书记杨波与民宿老板协商,将寨内民宿500个床位全部免费开放给救援队伍。
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带领60多人冒雨摘辣椒,确保每日出餐1.2万余份,全力做好全县的后勤保障。
灾后重建的加时赛,每个人都是榕江的“守门员”。刘杨 黄透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