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全覆盖推进乡镇党建办实体化运行一年来——组织强 机制顺 人心聚
2025-07-04 08: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俯瞰。 (大同市委组织部供图)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党建办挂牌成立的第一天,33岁的常务副主任韩尚乾面对自己14人的团队,有点激动。过去,她是镇上的组织委员,负责11个村的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常常“跑断腿也管不全”。几个月过去了,现在党建办团队分工明确:组织岗盯考核、宣传岗抓学习、纪检岗督作风。

  姚村镇的变化不是个例。至2024年8月底,山西在全省1061个乡镇全部单独设立党建办,随后全省推行乡镇党建办规范化、实体化运行,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党建“铁军”出现在乡村大地。

  破局: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成立党建办,难的不是挂牌,而是让人明白这不只是‘又一块牌子’。”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党委书记翟云说。

  变革从“牌子整合”开始,但绝不是“物理拼接”。在山西各乡镇“五办一站两中心”的架构中,党建办规划得虽晚,但建得快、效果好。

  人怎么来?山西多个市委组织部组建工作组,对党建办人员配置“乡乡过”“人人过”,并要求县委组织部建立党建办工作人员提级管理机制。

  实效很快显现。过去,很多乡镇组织委员最头疼的是“跑不完的村,填不完的表”,党建办成立后,包村机制将党建办成员嵌入网格,每月下发任务清单,很多过去干不了、干不完的事,现在不仅能干完而且还能干得好。

  “以前家里有事根本不敢请假,生怕离开了我就不能运转。”韩尚乾说,她现在感觉工作轻松很多。

  从大同到吕梁,从晋中到太原,多位乡镇组织委员表示,这种“轻松”不是工作量减少,而是现在流程更清晰、遇事处处有帮衬。

  一位“老组工”告诉记者,过去县一级组织部门交办乡镇组织委员任务,常常说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任务是什么,第二句交代回去记得立刻跟书记汇报。有了党建办,现在完全不同了。

  “通过乡镇党建办,我们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落点从一个人拓展到一个团队。”山西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表示,有了机构,但是基层编制和人员都没有额外增加。

  这场改革直指基层党建的核心痛点。过去“党建是个筐”,党建在不忙时“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现在,这个“筐”里装进了专职队伍、专项经费和长效机制。

  “将乡镇党建办建设作为基层党建重大牵引性工作,是党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具体抓手。”山西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

  赋能:不是“我转一手”,而是“统筹协调”

  在山西,上上下下有一个共识,即党建办是基层减负增能的载体。“乡村干部过去很多时候是用自己的威信威望在做工作,抓党建办就是要赋能村干部,乡镇党建办抓好了,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就会迎来一个很大的提高。”山西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对记者说。

  “最近我们交办乡镇党建办两件事,一是摸底吕梁地区的新经济组织,7000多家,顺利完成。二是根据‘五定’(定位、定网格、定职责、定员、定酬)要求摸清村庄情况,核定村干部职数和报酬,并将村庄分成5类,差异化发放工资。”吕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龙说,这两件事工作量极大,多亏了乡镇党建办牵头落实。“放在以前,这么快完成任务,想都不敢想。”

  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党建办主任王福寿翻开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是一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差异化分配表。全乡31个村被划分为5档,经费差距不小。“党建办牵头考核,拿考核数据说话。”

  “推动统筹和赋能,首先要认识到党建工作绝不只是党建办一个部门的事。”大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白鑫说,为此要在业务培训上扩面,探索轮岗交流机制,推动党建办与其他办公室干部交流轮岗,实现“党建业务融合干,千斤重担也能担”的良好局面。

  赋能,不仅仅是“统”与“考”。比如,吕梁汾阳市阳城镇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6月将100多名大学毕业生的组织关系统一转回,2名年轻人已经回村工作,这是给引才赋能。比如,大同市云岗区口泉乡党建办编制履职事项清单,删除微信工作群33个只留5个,并深化拓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成果,这是减负赋能。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党建办下到18个村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这是学习赋能。此外,山西多地依托乡镇党建办的辛勤工作,认真核实镇村基本情况和基层干部工作量等,省财政新增投入7.6亿元,作为乡镇干部补贴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此为待遇赋能。

  一句话,乡镇党建办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枢纽和赋能中心。

  “各地侧重干什么、怎么干,乡镇党建办的具体岗位怎么设置,省里不定统一标准,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山西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表示。

  大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奇楠表示,坚持实事求是,甚至一乡一策,给予了乡镇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

  效应:党建办进了村,百姓心贴更紧

  “党建办来之后,我作为党委书记,更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帮手多了。”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党委书记李永莲感叹。

  泥屯镇伽东村以前是个穷村,镇党建办组建后帮助村里整合力量,成立强村公司,升级提档“一米菜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长。“以前包村干部等力量各自为政、不好调度,现在他们也成了党建办的腿、眼、手。”泥屯镇党建办主任金鑫说,党建办进村,没有另起炉灶,而是要让组织动起来、机制顺下去、人心聚起来。

  “不抓产业,振兴就是空话。”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党委书记温小强态度坚决。今年,该镇党建办指导11个村用好资源,打造“杜里坪红色研学”“西邵蔬菜基地”等模式,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大同市新荣区西村乡党建办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推出“集体经济十万振兴计划”,并在采煤沉陷区集中安置小区建立村党支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的事务共商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深受群众欢迎。

  大同市灵丘县落水河乡门头西庄、新庄、南庄、上堡等4个村在乡党建办指导下开展党建联建,4个村书记从竞争对手变为发展战友,村集体经济各增长2倍。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骨架”,那么党建办的工作团队,就是能否落地的“筋肉”。

  在吕梁汾阳市冀村镇,党建办主任张淑芳每周都要和小伙伴们走村入户,这个团队只有10来个人,但全镇17个村,从党员教育、组织换届、产业对接,到新业态领域的党建试点,党建办都不能忽略。过去党建工作就像打地鼠,哪个问题冒头就解决哪个,现在能系统谋划如何让工作更出彩。

  “党建办是培养干部的‘黄埔军校’。”郭莉茹这样形容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上海大学毕业的选调生,她先在姚村镇西邵村任副书记,2024年9月担任姚村镇党建办专职副主任。“现在要统筹多条线工作,压力大但成长更快。”她说。

  年轻干部也面临现实困惑,一些乡镇组织委员坦言,既要懂党建业务,又要会群众工作,确实感觉有本领恐慌。

  为此,山西各级组织部门加大培训力度。6月4日到6日,山西省乡镇(街道)党建办骨干培训班开班,邀请中央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对全省9100多名党建办主任、副主任及专职工作人员开展穿透式、全覆盖培训,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走上讲台讲业务、解疑惑,回应了党建办工作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让学员直呼解渴。

  本报记者 陈炳山 周静文

  通讯员 李向阳 赵志良 吴杰 白鑫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