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桑树的村子”刻入青春底片
2025-07-17 17: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金燚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毕业前党课上掷地有声的誓言,如今化作照亮我扎根乡土的点点星光。2023年9月,怀揣着对“治中”这个彝语村名的好奇,我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治中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后来从老辈人那里得知,“治中”意为“有马桑树的村子”,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从此与我的青春岁月紧紧相连。

  初到村里,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像迷失在浓雾中的航船。村书记看穿了我的焦虑,耐心地向我传授经验:从入户走访起步,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是做好村里各项工作的根基。从那以后,只要工作稍有空闲,我就主动请村干部带我挨家挨户“认门”。开始时,我还很依赖村干部,面对村民会紧张得不知从何开口。但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我渐渐学会倾听村民的心声,与他们唠起家长里短。这些看似平凡的走访,让我渐渐褪去作为“外来者”的生涩,真正成为了村里人。

  一次走访中,我了解到监测户老陈因脑梗住院,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家庭不堪重负。我立即在网上查阅相关医疗救助政策,并积极与乡里有关部门沟通,详细反映老陈的困境。经过不懈努力,前后3次为老陈申请到医疗救助款共计6888元。此后每次去老陈家走访,离开时他总要热情地塞给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感受到村民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感受到到村任职的价值与意义。

  工作中也难免遇到“硬骨头”。负责包保脱贫户后,每月更新务工信息时,村民老李成了我的“拦路虎”。每次给他打电话核实务工信息,他要么不接,要么接通就抱怨几句后匆匆挂断,让我十分苦恼。转机出现在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申报时。我主动添加了老李的微信,向他详细介绍补贴政策。聊天中,我才知道他在外做泥水工四处奔波,因为开不出务工证明正打算放弃申请,我立即与上级沟通,争取到用劳动照片替代证明的特殊办法。虽然程序繁琐,但看到老李顺利拿到补贴时,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抓好党建是我的首要职责。凭借组工干部的专业优势,我积极争取党员发展名额,精心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如今,两名后备干部已成长为正式党员,为村级换届储备了新生力量。通过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共商发展大计,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今年4月,治中村党支部荣获全乡唯一的“先进党组织”称号,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

  看着村里绽放的马桑花,听着乡亲们亲切地喊我“小金”。我深深地感到,大地青绿,人间烟火,都是青春的底片,一个人的价值就应该显现在无尽的为人民服务中。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