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一台戏,几许深情为民心
2025-07-01 14:5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通讯员 徐文健 本报记者 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进入夏天,行走在安徽省南陵县的乡村,稻浪深绿,蝉鸣狗吠。在南陵采访,几位驻村干部讲述的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老党员的小菜园

  我是籍山镇茶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三保。我要说的是一个老人,叫吴寿祥。

  不久前的一个晌午时分,我与驻村队员丁乙往村西头去。自春节慰问后,帮扶对象吴寿祥老人的身影总在我心头萦绕。上周走访时铁将军把门,今日特地绕道他的“根据地”——那片生机盎然的菜园。远远望见老吴佝偻着腰在翠色中忙碌,衣服上沾着新泥。

  “吴伯,您这菜园子可抵得上半个农科院啊!”我蹲身帮着摘除菜叶上的虫卵,老吴闻言笑出满脸沟壑。他的菜园里,菠菜舒展翡翠裙裬,蚕豆花像栖满枝头的绿蝶,萝卜缨子在地里写着翠色诗行。老吴坚持传统农法,草木灰作肥,竹片驱虫,清晨现摘的菜总在早市被抢购一空。

  在他的人生履历上,长子意外去世,儿媳改嫁,留下幼孙需抚育……苦难的褶皱里始终裹着光,养老金、退役军人补贴、失地保险、公益岗位等7项帮扶政策织就保障网,共享菜园项目让他的农技得以施展,帮扶单位定期慰问更添温暖。最令他眼角生辉的,是参加高考的孙子很争气,过了本科线。

  查看他随身携带的药盒,胃药已按医嘱减量。“党员哪能被小病绊住?”老吴挺直曾扛过钢枪的脊梁。作为村民组长,谁家闹矛盾都爱找他评理;土地征收时,他积极协调配合;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充满感激。临别时他指着菜畦说:“政策是及时雨,咱自己也得努力不是?”听着老人的述说,我从心底里替他高兴。

  暮色漫过田垄,告别时回首,老吴仍躬身侍弄着他的希望的菜园,他的身影也给我、给我们驻村工作队所有人以巨大的启示。

  一张带来希望的防贫保单

  我是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驻村工作队员魏永军。我想说一个脱贫户老徐的故事。

  脱贫户徐道龙住在村子最东头,队长余天寿和我又去他家看看。敲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徐蜷缩在一张旧沙发上,身上盖着一条薄毯子。见我们进来,挣扎着要站起来,余队长按住了他。老徐的脸色比上次见面时更差了,蜡黄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我注意到桌上放着好几瓶药,其中一个药瓶倒着,几粒白色药片散落在桌面上。

  “老徐,最近身体怎么样?”老徐咳嗽了几声,声音沙哑:“老样子,吃不下饭,浑身没劲。前两天去南京鼓楼医院检查,医生说肾炎又严重了,再这样下去可能要透析。”

  余队长从包里拿出“防贫保”宣传单:“今天我们就是为这个来的,防贫保是针对脱贫户的惠民政策,南陵县2021年出台的,就是为了防止因病返贫。”老徐的眼睛亮了一下:“这个报不了多少吧?”

  我告诉他,政府补贴大部分保费,个人只需要承担很少一部分,报销比例很高,能覆盖大病医疗的绝大部分费用。徐婶凑过来问我们住院能报多少,队长给他们解释,像老徐这种情况,合作医疗报销后,防贫保还能再报销剩余部分的80%以上。算下来,一次住院自己出不来几个钱了。徐婶用围裙擦擦眼泪:“老头子,我们这就去医院。”

  一周后,老徐住进了南京市鼓楼医院。又过了一个月,队长带着我们一起上老徐家了解情况,老徐已经回来了。“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控制得不错,暂时不用透析了。”徐婶一定要削苹果给我们吃,“‘防贫保’管用呢,这次住院花了8000多元,我们自己才出了1600元。”

  老徐从床头柜里摸出一个小本子,小心翼翼地翻开:“我有记账的习惯。”翻开小本子,这些年他家受到的各项帮扶,包括自种自养、公益性岗位、医疗救助、低保金,都记录在册。最新一页上,老徐写着:“防贫保”报销6820元。

  队长经常告诉大家,脱贫工作不是给钱给物那么简单,是要给希望,这就是具体体现。

  一群跑步的乡村孩子

  我是何湾镇龙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赵争。我要说的故事是从一个孩子开始的,他叫孙泽,是我们村“六点半跑团”的小队长。

  刚来村时,我发现村里留守的孩子,他们的眼里只有手机屏幕,他们的世界只有手机屏幕那么大。

  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到村民孙永久家串门,看到他正在训斥他儿子孙泽:“放学回来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我就把这句话放在了心里。晚上我又看到“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新闻,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带孩子们一起跑步。

  作家村上春树是不是有本书,专门写跑步来着?跑步的意义是什么?在邀请孙泽陪我跑步的时候,我故意给孙泽掉了个书袋、卖了个关子。

  好奇的孙泽为了知道“跑步的意义”,带着同学孙天佑,我们三个沿着村道慢跑5公里。起初两个孩子跑200米就喊累,但坚持一周后,他们主动邀请其他同学加入,镇里干部孙殷旺也参与进来,队伍从最初3人陆续增加到14人。

  跑步结束后,我们有意给孩子们聊天、讲故事,还辅导他们做作业。他们也会给大人讲校园里的烦恼。渐渐地,孩子们的变化也悄然发生:八年级的孙家安减重15斤,张景澜戒掉刷短视频的毛病,7个孩子的成绩进入班级前十名。

  我的派出单位是安徽工程大学,学校招生办也给孩子们送来学习用品。龙山院子民宿还出资为孩子们赞助了跑步的服装。发放物资那天,王梓航跟我说,“赵老师,我爸爸在网上刷到您的视频了,看到我在跟您跑步他很放心。”能给在外打拼的村民一份安心,我感到是做了实事了。

  6月初,在镇村的协调支持和丫山中学的积极配合下,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安徽工程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孩子们观摩了学校2025届大学生毕业典礼;在参观图书馆时,孩子们轻抚书架发出惊叹;在机器人实验室,智能机械臂让他们频频鼓掌……返程的车上,孙泽悄悄地问:“赵老师,我考多少分才能上安徽工程大学?”

  “孩子,未来是跑出来的。”我按了按他的肩膀,回答他。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