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墙体,绿树环绕,花果鲜香,游客络绎不绝!”前不久,从挂职地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黑泥地社区归来后,绿春县车里村党总支副书记马石强感到收获不少:“跨县挂职让我转变了思路,建设和美乡村更有信心了!”
近些年来,红河州着眼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需求,聚焦破解南北县市发展差异较大、村干部能力素质不平衡等问题,每年择优选派一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开展跨县挂职锻炼,不断拓宽后备力量培养渠道,激活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源头活水。
因村派人,强村帮带弱村。制定村干部跨县挂职实施方案,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村班子运行情况评估,在全州确定295个党组织战斗力强、产业发展势头旺、集体经济收入高、乡村治理成效好的强村,以及107个党组织功能、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等问题较多的弱村。按照南北县市结对、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的原则,精准匹配挂职村和挂职人选。
定岗定责,全面强质提能。发挥挂职村党组织书记传帮带作用,“一对一”与后备力量结成帮带对子,因村因人细化职责任务清单,让挂职干部全方位参与挂职村的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工作示范、经验传授、实践帮带,让挂职干部在实践中对照找准差距,有效借鉴先进经验、理清工作思路、补齐短板弱项。将乡镇包村领导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后备力量的联系指导员,从农、林、水等服务群众的具体问题入手,手把手培养指导,帮助后备力量尽快适应投身工作。
严管厚爱,强化考核评价。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教育管理机制,州委组织部统筹抓好牵头协调、督促指导,开展任前集中谈话,采取“课堂辅导+实地观摩”专题培训,持续跟踪了解挂职期间履职表现;挂职地县市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分别履行主管责任、第一责任、具体责任,派出地县、乡、村党组织履行好协管责任,“一人一册”建立挂职履历表现档案。挂职期满后,由派出地党委组织部和挂职地县市党委组织部共同组建考核组,深入挂职村开展考评研判,把表现优秀、进步较快的,继续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跟踪培养,年度考核优先评为“优秀”等次;对表现不佳、学习履职不积极的,视情况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
搭台铺路,分类灵活使用。坚持育用结合原则,构建“党组织书记助理—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链条,积极为挂职后备干部搭建发展平台,实行精准培育、分类灵活使用。对现任村民小组干部及未任职的优秀后备力量,提前安排到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岗位,在村“两委”班子职位出现空缺时,及时按照有关程序补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对现任村“两委”干部的优秀后备力量,表现突出的适时推荐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已在任的村党组织书记优秀后备力量,在录用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推荐担任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通讯员 洪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