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早晨8点半,由“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公益项目三位老队员组成的考察小组在南京禄口机场集合,启程前往新疆伊犁,考察那里的6所乡村学校。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第9季,正式启动。
从2017年起,每年改造一所乡村学校,每年暑假举办一场东西部儿童融合夏令营,如今已是第9年。宁夏、贵州、四川、甘肃、湖南、云南、青海……项目足迹已踏遍我国大部分西部地区。
今年,公益阵营再扩容!“乡村校园改造计划”第9季将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三大公益品牌新华日报“水滴公益”、乡村干部报“温暖乡村公益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强国公益”联合发起。
“何时去新疆?”老队员们总是在问。今年,在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作为新华报业《水滴公益》栏目负责人,记者参与了今年在伊犁的考察,有幸亲历这难忘的两天三晚,遇见了最美的风景和最需要改造的校园。
由于飞机延误,考察组5月9日凌晨才落地伊宁机场,6小时后便迎着晨曦驾车出发。此次时间紧、任务重,要在2天之内考察分别位于6个县的乡村学校,每天需驾驶700-800公里,对三位考察队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美丽的雪山脚下,瘸腿的篮球架
这个季节的天山山脉还能看到厚厚的山顶积雪,雪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圣洁美丽。从昭苏县城向着雪山一直开,行驶65公里,经过一望无际的农田、绿油油的牧场、国家湿地公园、玉湖景区……直到天山脚下,便到达昭苏县察汗乌苏蒙古族乡小学。学校始建于1947年,全校现有572名学生,分别来自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9个民族。
进入校门,向我们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支离破碎的校园主干道。一段长长的水泥路面风化成黄豆大的颗粒,走在上面真实体会到“硌脚”的感觉。难以想象低年级的孩子们在上面奔跑时,深一脚浅一脚的样子。学校秦书记说,这是一个班的卫生包干区,每次大扫除,他们总是最后一个完成,因为坑坑洼洼的地面实在是太难打扫了。
主干道的左手边是操场,远远看去,红色的塑胶跑道上是大块大块的土黄色斑驳,露出底层的水泥色。走近一看,塑胶尚存的地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塑胶表面已风化成碎片或渣渣。与破碎的跑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们奔跑的快乐模样。他们咯咯笑着跑步,就像拥有最棒的跑道。
沿主干道再向前走,右边是篮球场。球场的水泥地面布满裂缝和小坑。更令人揪心的是,一只篮球架因锈蚀严重,底部一根支架直接断掉,成了“瘸腿”。秦书记指着其它球架说,这些早就断过也修过了。修的方式是用一条铁柱连接断裂处,就像是给骨折的病人打上钢板。
此时正值大课间,全校的孩子们一起集合在教学楼前做课间操。看到队员手上的相机,性格活泼的小同学说:“可以给我拍照吗?”记者举起相机的瞬间,十几个孩子凑过来,齐齐绽放笑容,快乐的瞬间被定格。
这些像花儿一样可爱的孩子们应该拥有更好、更完善的校园环境。这是当时当刻队员们心里的声音。
或许你心中有疑问,校园设施破损,学校为什么不及时修缮呢?我们了解到,学校的日常开销主要来自于每个学生七百多元的“生均经费”。当地冬季气温零下20度—30度,冬季又十分漫长。对学校来说,取暖费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规模较小、学生较少的乡村学校,经费有限,取暖费和水电费等基本开支就几乎消耗掉大部分经费,很难再有余力再进行校园修缮。
零下30度的日子,供暖管在漏水
第二个学校的情况会不会好一点?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踏入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套乔拉克铁热克牧业寄宿制小学。
在此前提交改造诉求时,校长填写的是:“改造供暖设施。”但当校长带着我们前往校园一隅的锅炉房时,我们却被这样一幕惊呆了:一群男孩子在长满荒草的操场上踢球,环形跑道是土黄色的,走近一看,原来是泥土跑道。淘气的男生飞奔而过,身后扬起一片土灰。给他们合影时,记者在镜头中看到,这些沾着灰尘的小脸上却掩不住眼中亮晶晶的神采。“老师好!”他们笑着说。
8年来,“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共改造过9所乡村学校,却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操场。校长却向我们表示,操场并不是学校最急需改造的部分,因为“乡下的学校大都是这样的操场,孩子们习惯了”。对这个学校而言,最紧要的是修缮取暖设施。不然,“下一个冬季,师生们将会很难熬”。
在学校锅炉房,校长介绍说,现在县里很少还有烧锅炉取暖的学校,但他还是很愿意继续烧下去。因为“烧煤省钱,用电取暖太费钱了。”去年冬天,教师办公室的40个电暖气片,只开了一半,却花掉了6万元电费,把他心疼坏了。
但是,这套锅炉系统却已超期服役,尤其是管道,“不是这里漏就是那里漏,整个取暖季都在忙着抢修管道。”他希望能尽快把主管道换掉,如果有可能,锅炉也应该换新的。“锅炉的寿命一般是8年,如今我们已经用了9年,一旦锅炉出问题,整个校园的供暖就要停摆了。”
校长还希望能修一修校园里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和前一所学校一样,校园里水泥硬化地面出现大面积的风化、开裂、地面沉降,“学生跑快了容易绊倒”,校长忧心仲仲。
为什么校园里的水泥地面容易损坏?校长说,冬季天气恶劣,厚厚的积雪难以消融,碱性的水质对水泥地面伤害很大。所以,这里的水泥硬化地面使用寿命更短一些。唯有及时修复坑洞和裂痕,才能阻止破损扩大,保持地面的平整。
第三个学校尼勒克县木斯镇乌图九年制中心学校也有锅炉超期服役、主供暖管道腐蚀严重的情况。
校长李伟是一个壮硕的汉子,他打开井盖给我们看管道的现状:锈迹已完全覆盖管壁,看不到一处光滑。他形容说:“管壁已经酥了,像纸一样薄,用硬物一捅就是一个洞。”冬季到来时,爬管道检修是家常便饭。“管道采用的是老的施工工艺,保温材料还是石棉网,现在都碎了,爬一次管道浑身痒。”他盼着早日把主管道更换,现在最新的施工工艺,焊口采用聚乙烯包裹,耐用又牢靠,不用再担心碱性水质的腐蚀。
这是一个九年制学校,有1071名在校生,450名住宿生。在课间的在校园里,我们看到低年级的小毛头和身高1.8米的大哥哥并肩行走,这样的场景颇为有趣。
学校的宿舍楼很大,是2022年新建的。李校长骄傲的说:“这是全校最结实的楼了!”这套老旧的锅炉承担着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里一千多名师生的供暖任务,脆弱的管道已岌岌可危,再也不能等下去了。
长满“补丁”的教学楼,漏雨的教室
第四所学校新源县那拉提镇乌拉斯台牧业小学旁边就是伊犁最著名的景点那拉提草原。这所学校是考察组此行最期待的学校之一,雪山下、大草原旁,校园环境该有多美?
从小小的校门进入,我们在校园里看到了一片小小的草原——原来是学校的操场。环形的跑道长满浅绿色的杂草,中间的足球场区域长满深绿色的杂草,远远望去难以辨认这里竟然是学校操场。年轻的牛校长红着脸解释:“雨水多,又是土操场,草长得太快了。这个操场我们在正常使用的!”
和其它学校一样,校园里处处可见风化开裂的水泥地面,教学楼的外墙破损也更为严重,一眼望去数不清有多少破洞,最严重之处甚至裸露着保温层。
但是,操场、地面、外墙,这些都不是校长最想修的,当务之急是修缮漏雨的教学楼屋顶。“这里风大、雨多,几乎每天都有五级风。屋顶漏水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秩序,顶楼的教室都没法用,同学们只好挤在漏雨不是那么严重的一些教室里上课。”
第五所学校霍城县大西沟镇中心学校是一所非常“美丽”的校园。校园占地面积很大,宽敞明亮,鲜艳的红色校舍和茂密的绿植交错相间,一片生机勃勃。为什么要给“美丽”要打引号呢?因为这是我们脑中想象的、重新粉刷校园外墙后学校的样子。
我们眼中看到的校园其实是“破破烂烂”的。教学楼、宿舍楼、教室公寓……没有一栋建筑的外墙是完好的。脱落的墙皮就像一个个“补丁”,红色外墙上一块块的浅色“补丁”分外扎眼。
这所学校设施完善,平日的小修小补也能及时解决。校长说,镇政府对学校很支持,有时会给些建筑材料,老师们自己动手就把活儿干了。但是,修缮外墙的“活儿”太大了,费用也比较高,学校实在难以承担。
第六所学校是考察组此行遇到的设施最完善的学校。伊宁市达达木图镇达达木图村小学是一所有着近90年历史的学校,主教学楼重建于2016年,校园里还有一栋南京大明路汽车街办在2011年捐建的两层高的辅楼。刚刚下过雨的校园地面一尘不染、光滑明亮,操场是去年刚修的塑胶跑道,红绿相间、赏心悦目。我们站在校园里,心里想着:“这才是乡村校园该有的样子。”
但是,这里的校长也有难以解决的烦恼。第一件依然与取暖有关。几年前,学校安装了空气能取暖设施,起初非常好用。但使用时间长了渐渐出现暖气片爆管的现象。每年一坏就是几十片,更换暖气片对学校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校长说,这种暖气片容易损坏的原因是里面带有除锈剂,如果全部换成传统铸铁的,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容易损坏的暖气片
校长的另一个烦恼是旱厕。如此美丽的校园和臭气熏天的旱厕实在不匹配。尤其对低年级的小同学来说,使用旱厕还有安全隐患。校长早就在筹划将旱厕改造成水厕的工作。镇上已经完成校外排污管网的改造,现在只需要在校园里铺设排污管网,便可与校外的主管道连接。施工条件有了、方案也有了,目前只缺资金。
达达木图村小学的旱厕
参与此次考察的队员张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花了一周时间,整理6学校的改造需求并认真计算可能的花费,最后将全部预算整理成表格,供大家参考。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公益项目,每年改造一所乡村小学。我们此行考察的目的,原本是从6所学校中挑选一所实施改造,并于暑期在当地组织东西部儿童的融合夏令营。考察结束后,我们发现难以选择。其实每个学校都符合项目要求,符合我们为孩子营造更安全更美好校园的初衷。难以抉择的是,每个学校都有最为紧急的修缮任务。看着那些孩子灿烂的笑脸,我们心中不忍拒绝。但费用有限,该怎么办呢?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赴伊犁考察组合影。
今年,我们想多帮助几所学校。我们决定,先启动招募志愿者、筹集用于改造校园的工程款,最后根据募集善款的总金额来决定改造哪些项目、帮助哪些学校。你愿意加入我们吗?我们也诚挚邀请爱心企业加入这个公益的项目,仅需10-20万便可帮助一个伊犁的学校解决最迫切的需求。此外,文体器材、图书、电脑(二手亦可)等物资,也是这些学校普遍缺乏的。
如果你有意参与今年的“乡村校园改造计划”,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了解详情。我们招募35个赴伊犁乡村校园暑期参与校园改造的志愿者家庭,同时也欢迎愿意助力项目募款的爱心人士、企业加入我们。如您有更省钱、实用的改造方案,也可以帮我们出谋划策。
关于“乡村校园改造计划”: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公益项目,8年完成9个西部乡村校园的改造。每年改造一所乡村学校,每年暑假举办一场两地融合夏令营。每年有超过一千个爱心家庭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项目入选中国记协“2023中国媒体公益十大优秀案例”。
2017年,为宁夏小坡小学改造操场、校舍、供水设施和饮水系统。2018年,为贵州瑶光小学翻新宿舍、修建新食堂、新篮球场。2019年,为四川大凉山心星小学新建校园围墙、铺设篮球场。2020年,2021年,分别为甘肃长城中心校、长城小学、五墩小学更换校舍门窗、墙面、改造化粪池、安装供暖系统、铺设足球场和篮球场,以及新建一座学生厕所。2022年,为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鹏程完小翻新校舍屋顶、铺设篮球场、新建校园农村。2023年,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塔城中心完小新建一个乒乓球馆。2024年,为青海西宁田家寨小学维修校园地面、改造排污管网、增设卫浴设施,让孩子们告别旱厕。
今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水滴公益”“温暖乡村公益行”“强国公益”强强联合,去新疆伊犁天山脚下,帮助几所乡村校园改造操场、修复漏雨屋顶、修缮取暖设施等校园硬件,并组织一个两地学生的融合夏令营。
项目所募款项由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新华报业水滴公益爱心基金专款专用,将全部用于在民政部门备案的“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公益项目。
善行之微光,友爱之薪火,将在这一季汇聚成更闪亮的星海,照亮更多乡村的孩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