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以睦邻制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邻里互助 和谐善治
2025-05-15 09:35: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邻长,这红松茸真能在葡萄架下种?要是种砸了咋办?”“他种葡萄十来年,又是我们推选的邻长,我信他!”……近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东南村会议室里,邻长邓罡华正与村民商议种植红松茸的事情。“大家放心,我可以先垫付种苗,村里给大家包技术指导、包产品销售!”邓罡华说。这是韶关市实施睦邻制,邻长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针对基层“人少事多”“干部干、群众看”等“末梢困境”,韶关市在全市1205个村搭建“村片组邻”睦邻体系,通过选优邻长、清单明责、充电赋能,推动党的领导和组织体系向基层有效延伸,实现乡村邻里互助、抱团发展、和谐善治。

  划片分组 推选邻长

  钟桂强是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热心党员。“我选钟桂强,他平时最热心”“桂强办事公道,挺适合”……日前,曲江区新洞村大屋村民小组推选邻长的会议正在开展,村民发表意见的声音此起彼伏。

  “选好了邻长,邻里间就有人牵头,邻里的公共事务就好管理。”仁化县高莲村党支部书记钟荣才说。

  韶关市按照“就近、就便、就熟”的原则,结合产业发展特色、地域分布、公共服务半径等因素,将每个村划分为若干“片”,每个“片”依托村民小组设置若干“组”,在“组”的基础上,把居住相邻的5—15户村民划为一“邻”,搭建起“村、片、组、邻”网格体系,把组织触角有效延伸到每家每户。其中,片长由村干部担任,组长由村民小组组长或党小组组长担任,邻长则通过村民小组党组织提名、群众推选、村党组织审议、镇街党(工)委把关等自下而上的程序,从本村无职党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网格员等群体中推选产生,确保政治过硬、群众满意。

  截至目前,全市1205个行政村共划分片网格3103个,村民小组网格1.37万个,邻网格3.33万个、选配邻长3.33万名,联系服务40多万户村民。

  清单明责 闭环解难

  为推动邻长理直气壮理事、管事、干事,韶关市制定邻长履职清单指引、议事清单指引等,明确“党的政策一线宣传、风险隐患排查报告、基层矛盾就地化解、监督议事邻里互助、重点工作示范带动”五方面职责,同时建立负面清单,既让邻长清楚“应该干什么”,又不增加负担。

  “阿林,机耕道修到田埂边,这笔账划不划算?你现在的田小又分散,引水又难,改造后可是连片承包,还可以收租金。”日前,南雄市荆岗村如火如荼推进垦造水田工作,邻长赖书荣经常拿着图纸与村民商议,挨家挨户讲政策、算收益、解担忧。

  韶关市制定邻长“五必访”机制和睦邻制问题解决反馈闭环机制,明确“问题发现—报告—分办—处置—反馈”具体流程、步骤、办理时限,推动邻长无事串门联心、有事上门服务、事后敲门回访,切实加强邻里沟通,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形成有人“提事”、有人“管事”、有人“追事”的邻里互助自治氛围。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平时在外,很担心家里的老人,现在邻长经常串门看看、帮帮忙,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新丰县利坑村村民陈展望说。去年以来,邻长牵头调解矛盾纠纷3700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7699个,带领群众建成绿美“四小园”1.6万个、美丽庭院1.16万户。

  充电赋能 激励成长

  “老张,琢磨啥呢?”晌午,在翁源县蓝青村,刚从田里回来的李二叔瞅了瞅邻长张多奋手上画满了方格子的笔记本,张多奋指着远处的楼房,对他说:“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但是不会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昨天的邻长培训讲了村庄规划,咱们以后建房得好好想想,谋划谋划。”

  为了帮助邻长干得好,韶关市实施邻长成才计划,采用“县级示范培训、乡镇普遍培训、村级兜底培训”的方式,邀请农业农村、林业、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业务骨干、镇村干部、优秀邻长等进行授课,举办各类培训816期培训3.4万人次。同时,村党组织通过优先发展党员、列入村“两委”干部后备人选、开展积分制奖励、举办“邻长风采展示”活动等,切实提高邻长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已从邻长队伍吸收95名入党积极分子。

  “睦邻制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它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使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在乡村日益浓厚。”韶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振宇说。

  编后

  远亲不如近邻,广东省韶关市推行睦邻制基层治理模式,将传统睦邻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通过“小单元”撬动“大治理”,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以“邻”为基本单元、由邻长牵头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有效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加精准。睦邻制展现群众智慧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引导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通过制度设计提升自治可持续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进一步体现。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