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强队伍兴产业优治理 千年蜀道添锦绣
2025-05-07 09:20: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杨非凡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作为先秦古栈道文化和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广元市是嘉陵江入川第一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这座拥有“大山大水大森林”的川北小城,如何立足绿美生态优势,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让我们一探究竟。

  ——编者

  在苍溪县浙水乡强村公司生产基地,村民正在制作菌棒原料。 祖金祥 摄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5月初,走进四川省广元市翠云廊,古道凉风习习、虫鸣阵阵,姿态各异的古柏散布道旁,或挺拔入云,或蜿蜒虬劲,为古蜀道烙下苍莽、沉毅的印记。

  近些年来,广元市以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为抓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持之以恒强队伍、兴产业、优治理,于沃野乡间绘就一幅生机无限的锦绣图景。

  实施培育计划

  激发头雁效应

  秦巴山深处,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从苍旺公路出发,沿苍溪县白驿镇的山路盘旋而上,不久便看到坐落在山坳里的岫云村。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民居掩映在田间,平坦齐整的村道阡陌纵横向山林深处延伸,果树密密匝匝,与村庄、山峦交相辉映……春日的岫云村美如诗画。

  这片亮丽风景的“设计师”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作为一名“85后”,李君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村庄。在他的带领下,岫云村推出“远山结亲·以购代捐”“互联网+小农户”等模式,将“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本地土特产端上城里人的餐桌,带动周边100个村3000多名农户致富增收。

  在广元,像李君这样投身家乡建设的“归雁”还有很多。立足持续充盈头雁队伍源头活水,广元市大力实施乡村头雁培育计划,以村干部进机关提升业务能力、进园区提升产业技能、进大学提升学历水平“三进三提”行动为抓手,每年优选400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县乡机关跟班学习;组织878名村级后备力量参与学历提升,累计培育乡村干部1.37万人次。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通过制发一份倡议书、开展一次项目招引、进行一次公开选拔、举办一场结对活动、补充一轮岗位人员“五个一”行动,持续加大在外优秀人才回引力度,目前,已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23场次,摸排村级后备力量5283人。

  强村公司抱团发展

  释放共富效能

  与烟火气十足的岫云村有所不同,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是较早享受城乡一体化建设红利的现代化农村。

  “以前各搞各的,跟风发展、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非常突出,几年下来村上越搞越穷,干部群众越来越没信心。”谈及各村单打独斗的经历,卫子镇党委书记陈建感慨万千。

  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小、散、弱问题,卫子镇推行全镇统筹、跨村联营发展模式,由新荣村等5村抱团成立强村公司,采取“五统一分”“租金+分红”发展模式,整合近2000亩集体土地、山林、撂荒地等种植粮油作物。强村公司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并进行分户种植管理,乡村自主造血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强村公司,正成为广元市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方式。采取村企联办、跨村联办方式,全市已成立投资收益型、飞地抱团型等4类强村公司12家,覆盖6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

  强村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人员采取“村内招选+柔性引进”方式,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企业高管等群体中招聘,由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公司股东兼委员、副书记担任监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管理。

  去年以来,12家强村公司实现总收入3500余万元,村均分红超10万元,探索出一条产业集聚、互惠共利的共富路径。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1.44亿元、增长11.89%。

  一网运行服务民生

  提升治理精度

  漫步利州区月坝村近月湖边,放眼望去,绿意萦绕、水清岸洁。这里属高寒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4%,四面环山的月坝高山湿地,拥有珍稀动植物1000余种,原生箬竹2万余亩,溶洞30余处。

  5年来,月坝村由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发展成为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何实现蝶变?答案是:从细微之处着力、从环境整治出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找到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新路子。

  “环境就是民生,绿树蕴含美丽,碧水洋溢幸福。”月坝村党支部书记吴光成说。月坝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公园概念建设农村,以人才观念培育农民,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公益义务岗,生态环境监督、公共设施管护、临水安全巡视等村里的公益事务有了领办人。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打造好村里的一步一景,更在于发挥好红色力量的强大动能。

  广元市抓实乡村治理,以提升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加强重点领域精准化治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多格合一、一网运行”工作,统筹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林长、田长等担任网格员,充实乡村治理力量。推动乡村“智”治,聚焦村级高频服务事项以及水、电、气、信等便民服务事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梳理“村能办”“家门办”高频事项62项,统一线上线下办理标准,助力高效治理。

  立足健全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广元市全面推广“围炉夜话”“阳光票决”等议事决策机制,驻村工作队、村干部、老党员纷纷化身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风评议员,资金分配、管网布局、土地综合利用等一桩桩难事得到妥善处理,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一个个心结慢慢打开,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跃然眼前,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在千年蜀道徐徐铺展。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