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注 | 对选调生的培养要精耕细作
2022-05-20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选调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一张白纸来到农村,大多数对“三农”工作缺少经验,组织上更要注重精细培养、精心呵护。

  精细化培养选调生,要注重全面系统。如果把选调生比喻为一棵树,系统性培养的目的就是培育深厚根系。厚积方能薄发,博学而后精专。在制定选调生培养方案时,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到淬炼工作作风、增进群众感情,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除了夯实信仰之基、德行之基,还要重视通过多岗位锻炼来补足能力短板。华为公司培养人才,就有一个“之”字形理论,即让公司的青年人才有机会横跨多个部门、多个岗位,负责多项工作,避免出现“烟囱型”干部。最近,山东省组织实施“八个一”活动,要求在村任职选调生开展一轮入户走访、结成一个联系对子、办好一批服务事项、牵头一场集体活动、参加一项重点工作、列席一次乡镇会议、建立一套村情档案、撰写一篇调研报告。这种系统性的培养设计,既统合了村一级、乡镇一级的工作,又涵盖了情怀、实操等层面的素养能力,值得各地借鉴。

  精细化培养的精细,体现在针对性上。要综合考量选调生自身素质、专业特长、发展意愿、所在村发展实情等因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现“精准滴灌”,才能让选调生在适宜的环境“茁壮成长”。为此,要通过谈话、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选调生本人情况、所在村情况以及选调生在村任职的成长曲线等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村里重点指向发展产业的,要为其上好“产业课”;村里矛盾纠纷多的,要为其配好调解“工具箱”。比如广西阳朔,不仅把选调生放到村里“蹲苗”,还针对他们在考核中暴露出的不足,派到综治、信访、乡村振兴、水利、组织、宣传等县直部门接受3个月的轮训,需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精细化培养的成功,离不开组织部门的用情用心。这批植入乡村沃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苗”,需要精心浇灌、修枝剪叶。既要时常关心他们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也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倾向和成长动态。对选调生,江苏省宿迁市提出了“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的培养理念。云南省昆明市在调研选调生工作时,得知两位小姑娘住在村学校里,灯不亮、门不牢,立即贴心安排她们住到乡镇。由点及面,省委组织部还对全省到村安全情况开展了全面摸排,化解潜在风险。如此的细心呵护,为选调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然,组织上对选调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绝不意味着搞特殊化。无论是安排任务还是加强锻炼,都要和其他基层干部一样,不能让他们“悬浮”在村里、成为“局外人”。事实上,严管就是厚爱,敢用就是真爱。让选调生能扎下根来,放手去干,让他们用扎实的、群众称道的业绩来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精细化培养。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