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上绘出多彩画卷
2021-08-16 15:03: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王会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山东省昌邑市加快北部沿海乡村振兴侧记

  地处渤海湾南岸的山东省潍坊昌邑市,拥有59.57公里海岸线和681.68平方公里海域,享有“中国溴·盐之乡”的美誉。昌邑市自古以来就是“渔盐重地”,渔业却一直走不出大而不强的“怪圈”;北部的盐碱滩土地广袤辽阔,农业却一直徘徊在低产低效水平;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烽火连天的“渤海走廊”,红色故事却一度鲜为人知。

  近年来,昌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实施北部沿海乡村全面振兴步伐,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质效、延深链条培强渔业特长、建馆立传赓续红色基因等方式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瓶颈难题,在盐碱滩上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多彩画卷。

  提升农业质效:从“盐碱滩”到“吨粮田”

  盛夏时节,走在昌邑市柳疃镇北部青阜农业综合体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扑面而来的是满目葱茏的生态田园景象。在当地的努力下,短短三年多时间,昔日昌邑北部沿海少人问津的广袤盐碱滩,变为了“吨粮田”。

  水是农业的命脉,昌邑北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多年来一直受制于水。青阜农业综合体针对地下缺水、地上无水的实际,投资1.7亿元,实施潍河引水、群井汇流和海绵村庄等工程,铺设灌溉管道36公里,打机井40眼,修建蓄水库32个,综合蓄水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将雨季降水收集到水库,实现了排涝、蓄水双效同步,解决了用水“瓶颈”问题。

  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青阜农业综合体先后与国家、省、潍坊市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组建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病虫害监测站和由16名兼职专家参与的科研攻关团队。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了“青乡为农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大数据智控中心,将水肥一体化、温湿度监测、光照指数等数据统一收集、汇总、研判,用大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技术调控。农田里的庄稼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通过监控系统一览无余,各种田间管理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有效的田间劳作。投资1.2亿元购置大型拖拉机、智能配肥机、植保无人机等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300台(套),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日烘干能力1050吨的粮食烘干塔和5000平方米的粮食储存库,形成了耕、种、管、收、烘、储、销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依托人才和科技支撑,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通过深翻压碱、提取地下卤水等形式使昔日基本颗粒无收的“盐碱滩”变成了如今盈车嘉穗的“吨粮田”。

  近几年,青阜村村民除土地流转收入外,全村每年年底还可分红100万元左右,村民富了、集体收入多了,青阜村甩开膀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新修道路1200米,栽植绿化苗木3000多棵,村庄道路硬化率、亮化率、环卫托管率均达到100%。2020年,青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一村富了不是富,百花齐放才是春。青阜村的做法得到了周边村庄的一致认可,为实现共同富裕,青阜农业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等方式,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目前,整村土地流转村庄达到17个,全部流转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0.2万亩,成为山东土地经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基础设施配套最全的现代农业项目,蹚出了一条农业振兴的“青阜路径”。

  培强渔业根基:从“传统养殖”到“种业先行”

  昌邑大对虾、昌邑梭子蟹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海水养殖是昌邑的传统产业,前些年因受环境及水质、种苗、病害等影响,圈海露天养殖风险大、收益低。昌邑市通过科研技术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破解传统养殖的“短板”,推动海水养殖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如今“四季如春”的现代化水产养殖车间,实现养殖“全年无休”,虾塘边安装的监测仪全天候监测水中溶氧、水质、水温等情况。“一个水产车间占地1500平方左右,面积是过去普通露天虾池的40倍,每平方米出产35到40斤对虾,而且对虾的养殖密度是露天虾池的两三倍,产量也大幅提高,一个车间几个月就能盈利百万元左右。”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卢立功说。

  渔业发展,种业为先。昌邑市立足特色优势,积极搭建种苗研发、繁育推广、规模养殖3个平台,推动海洋种业创新发展、链条延伸,让“小种苗”发展为大产业、焕发出新生机。搭建种业研发平台,积极开展水产种质技术攻关,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成功攻克对虾、单环刺螠(海肠)、半滑舌鳎人工繁育技术难关。2018年成功引进邦普种业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依托中国工程院包振民院士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南美白对虾种虾新品种研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平台,建成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种虾成本降低50%,虾苗生长速度提高15%的经济效益。

  搭建平台、繁育推广。目前该市共有水产苗种生产企业10家,建成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6个,年育苗能力达110亿尾(粒),年产值逾3亿元。特别是招引建设了海大虾苗繁育和贝类育苗“两个中心”,为优质种苗繁育推广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引擎。其中,海大虾苗繁育中心通过建设苗种培育车间开展标准化生产,改变了山东冬季无法培育虾苗的被动局面,解决了北方优质虾苗供应难题,彻底扭转了“南苗北调”现状,打响了昌邑优质虾苗特色品牌。昌邑市依托42万亩的海洋养殖面积,大力发展以对虾养殖、贝类增养殖为主的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对虾、贝类产业“双50亿”养殖基地。去年,该市海水养殖总产量达18.7万吨,产值19.2亿元,成为山东省内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

  赓续红色基因:从“渤海走廊”到“力量源泉”

  昌邑是革命老区,今年昌邑市编创的潍坊市首部音乐剧《渤海走廊》,将当地人民英勇无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展现在观众眼前。抗战期间,我党曾在这里发动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开辟了以昌北为中心东起胶莱河、西至榆树园子村,长约120里、宽约10里的“渤海走廊”,成为连接胶东区、清河区和鲁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纽带,发挥了护送过往干部、协助跨区调兵、密运战略物资的重大历史作用,为山东和全国全面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昌邑市现有28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列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将“忠于使命、勇于担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渤海走廊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昌邑市高标准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建设“211”工程,即建设200处红色村史馆、10个专题展馆、1个主体展馆,而作为主体展馆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获评“中国红色文化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金奖”。

  这些红色主题展馆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活教材”“新载体”“主阵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基因、凝聚起磅礴力量。昌邑市围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深度融入国家农综区建设,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潍河绿色发展长廊,培育壮大高端苗木、优质大姜等10个万亩级产业,建设丝绸小镇、数字农业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和隆起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顺利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评估验收,9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昌邑样板”;建管并重推进农村改厕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典型案例。昌邑市粮食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总产量连续多年突破10亿斤,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精神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昌邑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