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处方笺会说话
2025-05-23 16:1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刚驻村那会儿,村民见面都客气地喊我‘张书记’,现在在田头碰上,能就着小麦长势聊半天。”站在田埂上,驻村第一书记张晓杰拍着裤脚的泥笑道。去年1月,他带着驻村工作队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柳泉镇西洋屯村,把“让改变看得见”的承诺,化作了田间地头的一件件暖心实事。

  田埂问诊,家门口的健康驿站

  “作为市税务局和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联合派驻的工作队,我们一直琢磨着怎么把专业优势变成惠民实事。”张晓杰介绍道,“去年春天,在村卫生室看到有老人攥着皱巴巴的药方发愁,我们立刻联系派出单位,把专家请进村来。”

  立夏过后,麦田里青穗初现,村委会活动室变身临时诊室。来自廊坊市卫生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康复系的11名专业课教师和1名外聘口腔专家,为村民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短短半天服务近100名留守老人。中医、内科和康复治疗尤其受村民欢迎,一些村民经过简单的康复治疗,多年的关节疼痛得到了缓解;对于患眼病、口腔疾病和一些亚健康状态的老人,专家都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专家们还围绕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用药安全等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引导村民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升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

  镜头定格,新全家福里的幸福感

  “王大哥,您往中间靠一靠,对!小孙子搂着爷爷奶奶!”工作队队员王正阳手中相机的快门声不断响起。在村部院子里的红色背景布前,村民王树成一家特意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服,镜头里一家人的笑容格外灿烂。

  这个被张晓杰称为“全家福计划”的行动,源于工作队入户走访时的发现。村民家中那些泛黄卷边的老照片,有的被煤烟熏得发灰,最久的已挂了十多年。“咱们给乡亲们拍张新的全家福吧?”王正阳的提议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赞同,还有什么比在春节前送上一份“会说话的礼物”更温暖的呢?

  村口开小卖部的李贵平大姐,特意把在外打工刚回来的儿子拉到中间,感慨地说“这是咱家十年来第一次全员到齐”。

  “照片拍好后,我们还打印装裱出来,送给村民。”张晓杰笑着说道,“当张奶奶把新全家福挂在老照片旁边时,看着两张照片,就像看到了岁月的变迁,这一刻,温暖有了具体的模样。”

  青春之约,乡愁化作振兴密码

  寒假期间的一场座谈会上,学生们的提问让张晓杰心里暖烘烘的:“张书记,我学的计算机专业,能为村里做点啥?”“张书记,学农业的回家种地,会不会被笑话?”

  这场与13名返乡学子的对话,碰撞出土地托管系统开发、电商助农等10余个金点子。“原来乡村的发展,从来不是‘等靠要’,而是源于大家内心深处的‘我可以’。”张晓杰感触颇深。

  在座谈会上,工作队队员王正阳还结合自己从农村走向职场的经历,分享了“在基层实践中找准人生坐标”的心得;李二来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树立“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家乡”的理想信念。

  “驻村的日子,有踩着晨露出门、披着星光归来的忙碌琐碎,也有看到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的由衷满足。”张晓杰说道。暮色中的西洋屯村,路灯次第亮起。张晓杰的身影又一次拐入街巷——有位白天务工的村民,正等着与他促膝长谈。 本报记者 马燕 通讯员 莫凡毅 牛梦龙

责编:孟涛